一、关于2006年财政决算情况 市人民政府报告的2006年全市决算: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64,318万元,为调整预算的101.8%,同比增长28.8%;全市地方财政支出完成444,139万元,为调整预算的98.1%,同比增长31%。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加上各项上级补助收入、上年节余、国债转贷收入等,全年总收入为462,313万元。总收入减去当年支出、拨付国债转贷资金、上解支出和按政策规定结转下年使用的项目节余资金后,全市累计实现净节余5,642万元。 市人民政府报告的2006年市级决算:市本级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58,003万元,占调整预算的100%,同比增长19.2%;市本级地方财政支出完成230,597万元,为调整预算的97.8%,同比增长19.6%。市本级地方财政收入加上各项补助收入、下级上解收入、上年节余等,全年总收入为346,200万元。总收入减去当年支出、对县(区)补助支出、上解上级支出及按规定结转下年使用的项目节余资金后,市本级累计净节余334万元。 财经委员会认为:2006年,市人民政府及其财税部门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各项方针政策和市七届人大四次会议关于预算的决议,财政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财政收入再上新台阶,收入增长质量继续提高,财政支出保障了重点支出需要,财政公共保障职能得到了加强,财政预算运行情况较好。同时,全市和市本级预算执行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政府采购预算编制还不详细;部门预算执行中预算指标追加过大,预算约束力不强;部分专项资金使用和管理还不规范。 从总体上看,2006年全市和市本级预算执行情况是良好的,建议本次常委会同意市财政局局长刘德顺受市人民政府委托所作的《关于攀枝花市2006年财政决算的报告》,批准2006年市本级财政决算(草案)。 二、关于2007年上半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今年上半年,全市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67,264万元,占预算的51.4%,增长27%;全市财政支出完成185,851万元,占预算的42.5%,增长22.2%。市本级完成财政收入102,495万元,占预算的49%,同比增长30.5%;实现财政支出90,806万元,占预算的35.9%,同比增长7.8%。县区完成财政收入64,769万元,占预算的55.8%,同比增长21.8%;实现财政支出95,045万元,占预算的51.5%,同比增长40%。 上半年,市各级人民政府和财税部门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执行市八届人大一次会议决议,认真分析有利条件、不利因素和相关税收政策的变化,克服各种困难,狠抓收入征管,加强财政监管,财政支出有压有保。总的来说,上半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比较正常。但就我市财政运行情况看,今年财政收支形势严峻:一是国家宏观调控措施的政策性影响,主要工业产品价格波动,导致税源不稳定;二是税收收入增加缓慢,基金大幅减收;三是攀钢战略性转移以及省最近出台的一系列政策,都将直接影响我市的税收;四是支出缺口较大,收支矛盾依然十分突出。对于这些问题,市政府要引起高度重视,深入分析财政收支形势,充分估计可能出现的困难,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三、几点建议 1、加强财源建设,努力组织收入。要积极壮大支柱财源,大力挖掘大企业、骨干企业的潜力,努力开辟新的财源,继续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构筑多层次财源,综合运用预算、税收、转移支付、贴息等多种财政调控手段,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财源建设。要认真落实财税目标责任制,搞好税源监管,严格依法治税,强化税收征管,大力组织财政收入。要进一步挖掘非税收入潜力,加强对各种非税收入的监管,做到应收尽收,均衡入库。要进一步加强对预算外资金的规范管理,堵塞漏洞,确保各项财政资金稳定增长。 2、优化支出结构,强化支出管理。要按照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政府宏观调控目标的要求,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坚持确保重点、压缩一般、厉行节约的原则,量入为出、统筹兼顾,将更多的财力安排到促进科学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上。要加强对各项专项资金和政府采购资金的监管,强化重点支出管理。审计机关要加大对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大投资项目、“十大惠民”行动、“十六件实事”以及“创卫”工作资金的审计监督力度。 3、规范预算编制,深化财政改革。要改进和完善收支预测方法,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准确性。进一步规范部门预算编制,建立和完善部门项目库,实行滚动项目预算管理,按要求将符合规定的采购项目全部编入采购预算。严格执行市人代会批准的预算,增强预算约束力。继续深化部门综合预算、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支付、收支两条线管理等财政改革。要采取切实措施,认真解决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重分配、轻管理”的问题。针对审计查出的问题,要从体制和机制上分析原因,提出改进办法。逐步建立预算执行激励约束机制和财政资金绩效考评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