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洋表示,建立新型农民工制度是重庆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点 据新华社电(记者刘健 张琴)重庆,一个城乡收入差距高达4:1的西部地区,今年6月和成都一起获批成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重庆市确定推进户籍、土地、社会保障、公共财政、农村金融、行政体制等六项制度改革,拆除横亘在城乡之间的“高墙”。 建立新型农民工制度 重庆市3100万人口中有80%左右在农村,700多万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进城农民工“城乡候鸟”的身份矛盾也日益加剧,使得农民工问题十分突出。 重庆市委书记汪洋表示,建立新型农民工制度是重庆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点和突破口,要逐步推进户籍、社保、土地使用以及财政、金融、行政管理等制度改革。 重庆市将在2012年前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登记管理制度,取消农业和非农业户口划分。 农民进城居住最关键 重庆市2020年城镇化率从目前的45.2%提升到70%,这意味着在未来13年中,将有800万左右的农民变为市民。 今年6月,一次海外媒体的联合采访中,有记者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重庆会不会出现贫民窟?” 重庆市副市长黄奇帆回答:“近千万农民进城,不会出现贫民窟,我们有这个信心。” 农民工能不能真正地进入城市,居住很关键。南岸区龙门浩街道的“阳光公寓”里,54岁的农民工冉长明说:“这里人均居住面积为8平方米,住宿费加水电气费用,一个月只需46元。以前打工时只能住在石棉瓦房,苍蝇和蚊子多得很,每月还要100多元钱房租。” 从2005年开始,南岸区采取“政府投入、社区管理、市场运行、以寓养寓”的模式,投资250余万元建成覆盖全部街道的7个“阳光公寓”,入住农民工达4000多人。明年,南岸区还将针对农民工等低收入群体陆续推出1万套低价、低租房。 此外,《重庆市农民工养老保险试行办法》和《重庆市农民工大病医疗保险市级统筹试行办法》分别从7月1日和10月1日起实施;重庆市近日还成为劳动保障部城镇非从业居民医保改革的79个试点城市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