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动态 资源 企业 财经 旅游 文化

动态

惠民事暖人心

2007-12-20 09:26 来源:攀枝花日报 作者:王南桢 阅读
 12月18日,在互通休闲广场散步的金福社区居民周玉明很惬意。他说:“自从今年8月20日这个广场建成后,我每天都要来转一转,感觉居住的环境变美了,日子越过越舒心。”

  互通休闲广场位于五十四公里原燃建公司家属区内,原为杂草丛生、污水横流、垃圾成堆的地带,又没有路灯,此地时常发生抢劫事件,居民们晚上路过都提心吊胆,更不用说出门休闲。

  今年,大渡口街道投入45万元将这里改造成了2100平方米的休闲广场和绿化带,环境变得十分优美,附近居民都很满意。

  今年以来,大渡口街办着力为辖区居民办的实事,先后投资93万元在居民区建了4个休闲小广场;充分发挥6个社区爱心超市作用,及时为困难群体送去党和政府的关心和温暖;对困难就业群体及时实施就业援助……

  环境改善让居民舒心

  “原来这楼道里到处都有杂物、小广告、垃圾、蜘蛛网,现在楼上楼下整得干干净净的,居民都很满意。”家住东方红社区居民马碧清说。

  东方红社区内的楼房多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修建的,由于长期无人清理,楼道环境卫生很糟糕,住在这样的环境里,居民们怨声载道。

  今年,社区组织志愿者分片包干整治楼道,并动员居民自发清除堆放在楼道的杂物,安排楼栋保洁员上门收集垃圾。看着自家楼道变得整洁起来,居民没有了怨气。

  77岁的夏国才每天早晚都要到金星广场锻炼身体,他说:“这里建个小广场真是为居民们办了件大实事。不仅环境漂亮了,居民们还有了休闲娱乐的地方。现在每天来这里跳舞、散步的人很多,大家都很高兴。”

  他说,原来这里是五十四棉麻仓库,仓库拆除后无人管理,成了一个臭气熏天、蚊蝇乱飞的垃圾场,附近居民路过都要捂着鼻子绕道而行。

  街道结合“创卫”工作,与有关部门协调投入资金18万元将此地改造成了绿化面积为1400平方米的一个休闲广场,并在广场上安装了健身器材9件套。现在金星广场成了这个生活区内深得群众喜爱的休闲娱乐场所。

  和金星广场一样,今年建成的大渡口街休闲广场、互通休闲广场、大渡口社区小广场同样受到辖区居民的喜爱。

  社会救助暖了困难户的心

  东方红社区居民李亮七每到节前就会从社区爱心超市领到米和油,还要挑选一些衣服回家。他说:“妻子和女儿都智残,生活不能自理,全家靠我偶尔打点临工和政府的低保金生活,还有社区爱心超市的不时帮扶,我感到心里暖暖的。”

  金福社区居民王维莲的老伴得了癌症,她和女儿都没有工作,一家人生活得很困难。社区知道她家的困难后,从爱心互助超市拿出400元捐款送到她家。提起这事,王维莲说:“社区的关心就像是雪中送炭,让我们感受到了社会的关爱。”

  今年4月,大渡口街道在6个社区分别成立了“爱心互助超市”,发动辖区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捐赠款物折合现金2万余元,对辖区贫困、弱势群体进行帮扶,送出慰问金6629元、大米1050斤、食用油508斤、面粉100斤、衣裤53条等,惠及304人。

  不仅如此,街道各社区纷纷建立健全弱势群体档案,建立起社会救助长效机制,使贫困人口得到有效救助。他们严格落实低保政策,基本实现“应保尽保”,今年共计发放低保金977442元;为15人次申请医疗救助,金额合计2万余元;为2名贫困学生申请助学金4000元;携手同行互助会共接收款物6万余元,发放款物6万余元,受益620户次,1562人次;发放医疗救助卡126张。

  就业援助让失业人员有了信心

  江边街社区居民杨建国是原装卸公司职工,买断工龄后失了业,偶尔打点临工,妻子高彩莲又没有工作,还要供儿子读技校,家庭经济十分困难。社区了解到他家的情况后,为高彩莲办理了《失业证》,还让她到金桥培训学校参加免费家政培训,让她到社区从事保洁工作。

  “要不是社区给我安排了这个公益性岗位,一个月有了500多块钱的收入,不知我家里的日子怎么过。”18日,高彩莲感激地说。

  江边街社区有关负责人说,为促使社区失业人员充分就业,社区设立专职劳动保障协理员2名,对下岗失业人员进行分类跟踪管理,随时掌握他们的就业动态。在协助下岗失业人员办理《失业证》、《再就业优惠证》的同时,积极开展免费职业指导,职业培训、职业介绍服务;开发便民利民项目,增加就业岗位;认真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针对就业困难群体的具体情况,广泛搜集用工信息,为失业人员搭建就业信息平台。今年,在社区登记的失业人员194人,已有187人实现再就业。

  一年来,大渡口街道解决辖区失业人员就业881人,其中再就业270人,就业援助对象112人,“4045”85余人。对124人进行了技能培训,创办社区实体30个,产值510万元,利税65万元,安置失业人员119人,大龄人员15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