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动态 资源 企业 财经 旅游 文化

动态

东区推进“惠民行动”纪事

2007-12-24 08:28 来源:攀枝花日报 作者:彭雪梅 阅读
 “惠民行动”是今年我市的一项重点工作,就业、社保、教育、医疗、出行、饮水,件件关系民生,事事顺应民意。日前,记者走进东区采访,了解群众家中一件件喜事,处处感受到“惠民行动”为老百姓带来的幸福生活。

  一

  【现场直击】“去年我们村有10多个人免费培训后被安排进厂里务工,现在每个月都有1000多元的工资哩。”身穿工作服,在钢城企业总公司铁合金厂工地上干活的银江镇攀枝花村农民王太华笑着说。在炳草岗街道红星社区“眼镜口水鸡”店里,老板李有臣正忙着招呼顾客。“下了岗想做点生意没得钱,多亏区上给我们提供了创业贷款这样的好政策,让我走出了困境,才有了现在的好生活。”说起办店的事,老李心存感激地说。

  【惠民举措】东区出台了包括税费减免、小额贷款、社保补贴、就业援助、社会保障等多项再就业扶持政策,组织开展美容美发、汽车驾驶、家政服务等多层次、多形式的再就业培训。加大政府购买服务的力度,开发社区保洁、治安巡逻、城建协管等公益性岗位,重点援助“4045”困难人员就业。1-10月,新增城镇就业人员5238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无业农民再就业人数2398人,“4045”等困难对象再就业402人,消除了当期“零就业”家庭。积极鼓励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利用社保补贴、岗位补贴、职介补贴和培训补贴,使他们顺利得到启动资金,为创业铺平了道路。下岗失业人员参加过创业培训后,即可持再就业优惠证申办无息小额贷款。目前,已有140多名曾经的下岗失业人员成为了个体工商户,他们在彻底改善了生活的同时,还为辖区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东区农民也享受到了惠民政策带来的好处:外出务工的村民每人每月有30元的补贴,参加实用技术培训由政府买单。东区还改变了以往单一的培训方式,采取“定向”、“定单”等方式,实施新型农民培训和科技入户工程。成立农民工业余学校,专门从职业技能培训学校聘请教师,免费培训农民工,使农民工了解掌握国家政策法规、维权知识、就业技能。1-10月,东区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3100人次,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2238人,劳务收入1432万元。

  二

  【现场直击】“您所说的症状应该是得了感冒,我过来看一下。”接完电话,紫荆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杨荣来到一户居民家中。在一番望闻问切后,杨医生给病人开了一些药,“不要紧,吃些药就好了,平时要注意保暖,还要多运动。”在银江镇双龙滩村卫生服务站里,村民张朝芬手里拿着医疗救助卡,脸上满是幸福的笑容,“现在生个小病就到村卫生站看,药也便宜,我有区上发的卡,买药不花钱,卡里头就有钱。”

  【惠民举措】东区把符合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8500余名城镇居民全部纳入低保,1-10月累计发放低保金962万元,确保居民群众生活无忧。不断完善农村低保制度,银江镇人均月收入不足60元的家庭全部纳入低保,农村低保人均月差标准提高到50元,农村低保享受人数达到409人。对领取最低生活保障金后,家庭生活仍比较困难的群众,东区健全了灾情、荒情、优抚扶贫、“五保”和临时救助等救助体系,为困难群众加上了多条“保险杠”。

  东区投资350多万元完成9个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为全区23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配置小灵通,为辖区居民提供灵通惠民服务;积极开展“爱心救助”惠民行动,对城区1200余名50岁以上的低保户提供爱心医疗救助。向特困群众发放“医疗爱心救助卡”,使他们能享受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免挂号费、治疗费和药费减半的优惠。启动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试点。不断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和贫困人群医疗救助体系,建设农村平价卫生服务站。村民在东区所属卫生站就诊时,每人每年可享受由政府提供的门诊药费补贴和门诊三大常规检查补贴;除平价药品外,还可享受挂号费、床位费等11项免费服务及每人每年200元的特别医疗补助,零利润药品覆盖人群率达到了100%。此外,东区按照“低费率、保大病”的原则,以辖区建筑业、餐饮娱乐业和工业集中发展区的企业为重点,全面推行农民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工作,为进城务工农民免除了后顾之忧。最低生活保障、医疗保障……这些“幸福保障线”,让辖区群众的幸福感逐渐增强。

  三

  【现场直击】“现在我们都用上了自来水,这水很干净。我家还安了太阳能,政府还给补贴哩,洗个澡又方便又舒服。”在自家的新房里,银江镇阿署达村村民康绍兰拧开水龙头,用清澈的自来水洗菜。“以前买日用品要进城,现在超市里都有,不用出村了。”指着超市里琳琅满目的商品,阿署达村村民余文群对记者说。“就是,这种农家店我们相信,不用担心买到假冒伪劣产品。”一位正在买酱油的村民也高兴地说。

  【惠民举措】在乡村建设中,东区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特别是解决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从前灌溉、饮用水源缺乏的双龙滩村修起了170多口小水窖,蓄水量20万立方米的双龙水库年底就将竣工蓄水。新建1座450立方米的蓄水池,弄弄沟村236户796名村民的生产生活用水有了保障。投资200多万元建设阿署达集中供水工程,全村1200多名村民用上了安全、干净的自来水。第十期农业综合开发按进度稳步推进,芒果、莲雾等经济苗木的定植已完成,农民纯收入正在稳步增加。渡金线经沙坝村至阿署达村5.14千米道路改造硬化完工,建成阿署达农村客运站,村民出行更加便捷。加快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在银江镇9个自然村安装了广播电视闭路线。安装太阳能46户,新建沼气池10口,100户清洁能源户建设项目年内将全面完成。

  东区积极引导企业、社会各类资本参与农村商品流通网建设,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发展农村商业、服务业。目前,已经完成“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中银江镇、双龙滩村、五道河村、密地村、华山村、弄弄沟村1家乡级店、7家村级店的新建或改扩建,同时改建了配送中心一个,并将在密地村、小攀枝花村和倮果规划建设5家农资农家放心店。“连锁农家店”开到农民朋友的家门口,扭转了农民买东西贵、商品不安全、消费不便利的状况,为促进农村消费、拓宽农产品进城渠道、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

  【现场直击】“我很开心啊,老师和同学们很关心我,学校就像我的家一样。”市五小五年级(3)班学生朱伟芳天真地对记者说。五年前,小伟芳跟随打工的父母从会东来到攀枝花,并在市第五小入学。现在她已成了老师眼中的好学生,同学眼中的好榜样。“没有东区发改局领导和叔叔阿姨的无私资助,我就不可能完成高中学业和考上大学了。”今年考上四川文理学院的贫困学生康祝华眼中闪烁着感激的泪光。

  【惠民举措】东区积极实施教育惠民行动,确保辖区义务教育和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都能有学上,而且上得好学。妥善安排1645名农民工子女入学,对农民工子女免收借读费,与城市孩子共享城市优质教育资源。对农村和城市低保家庭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和其他生活困难的学生实行“三免一补”,落实“三免一补”3470人次,减免费用达44万余元。解决128名中等职业教育贫困学生困难补助,对特困职工家庭子女、农村学生考取大、中专及本科院校给予不同程度的物质奖励。

  东区不断整合教育资源,完成学校布局调整,进一步缩小城乡教育资源差距。加快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今年投资7000余万元对市20中小、9小、10小等学校的教学楼、宿舍进行了改(扩)建,为学校配置课桌椅、广播系统以及无线扩音设备。新建教育设施一流的市四小学,于秋季学期投入使用。逐步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和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投入机制,先后投入480余万元修建完善农村中小学教学楼、学生宿舍,装备现代教育设备和实验设备,为银江中心校装备了计算机网络教室、多媒体演播室和课件制作室,让农村孩子享受到了优质现代教育资源。耸立的高楼和碧绿的草坪相映生辉,行政楼、教学楼、图书室、学生公寓、标准的塑胶田径场、微机房、多媒体教室功能齐全,为发展现代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链接:今年1-10月,东区共投入资金5600多万元,大办惠民利民之事。10户农村贫困残疾人搬进改造一新的住房,156套廉租房年内可交付使用;社会各方捐助钱物价值30余万元,帮助弱势群体、困难群众7100人次;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89.8%,区域环境噪音下降到51.9分贝;建设完成公益林1000亩,实施天保工程森林管护14万亩……“十大惠民行动”26项惠民工程全面推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