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动态 资源 企业 财经 旅游 文化

动态

攀钢:凭超常规举措穿越寒冬

2010-02-03 17:25 来源:中国钒钛之都 作者:综合 阅读

  新年伊始,来自攀钢集团有限公司各条战线的职工代表济济一堂,总结公司去年得失,共商新年发展大计。

  “2009年下半年扭转了持续亏损局面,战略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整体上市如期完成,管理流程再造有序展开,联合重组平稳推进,各项事业稳步发展。”面对这份来之不易的“成绩单”,职工代表们心潮难平。

  迎难而上挫坚冰

  起始于太平洋对岸的国际金融危机,使中国经济面临一浪高过一浪的巨大冲击。身居原材料产业上游的钢铁业自然难以独善其身,住房、汽车、家电等钢材消耗重点行业需求萎缩,资本市场持续低迷震荡,出口增速明显回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

  位于西南边陲的攀钢,生产经营形势一度极其严峻:钢材价格低位运行,销售压力巨大,产销衔接困难;上游原燃料价格相对处于高位;生产经营活动现金流趋紧。

  分析、研判、决策……攀钢上下密切关注着市场的发展变化,一项项超常规举措迅速出台——

  该公司8名党委常委分成4组,每组负责联系两家单位并实行责任挂钩,深入亏损大户和重要子公司研究制定措施,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同时,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各单位减亏、控亏、扭亏目标,责令领导班子立“军令状”,与考核任免、问责制及薪酬考核挂钩,层层传递压力和责任。

  他们坚持“铁精矿放量、生铁成本最低、产品边际贡献最大化”的生产组织原则,优化资源配置,强化产供运销衔接。主要产品产量实现稳步增长,其中铁精矿产量同比增长12.10%,再创历史最好水平;铁、钢、材产量同比分别增长8.23%、8.92%和6.93%。通过落实“止损”机制,冷轧板、部分无缝钢管等边际贡献较差的产品产量同比均有所下降。

  该公司建立市场“倒逼”机制,以产品市场价格倒推各工序成本。把生铁成本控制作为龙头,发挥自有铁精矿的资源优势,优化原燃料结构,攀钢钒、攀成钢、新钢业生铁成本同比分别下降33.00%、25.77%和34.15%。

  此外,攀钢紧跟市场变化调整营销策略,大力开拓国际国内市场,产销率达到101.07%。累计出口钢材40.66万吨,实现出口销售收入4.17亿美元。

  去年8月份后,攀钢连续实现当月盈利,生产经营呈现平稳运行、逐步回升的积极态势,实现了下半年持平不亏的目标。

  破茧化蝶拓新天

  如何在应对危机中锤炼科学发展的能力,成为摆在所有攀钢人面前的巨大难题。

  为此,攀钢坚持向管理要效益,推进管理流程再造和体制机制创新,集团管控和运作水平明显提升。通过攀钢钢钒吸收合并攀渝钛业、长城股份,以及定向增发购买集团内部相关资产,完成整体上市,集团公司86%的资产进入上市公司。组建供应分公司,采购和销售业务资源集中整合迈出重要一步。推进辅业分离改制,与梅塞尔合资组建工业气体公司,还清理处置了一批非主业的低效资产。

  同时,扎实推进“一四五”战略和结构调整规划,突出钒钛钢铁主业发展,集中精力抓好战略项目建设,全年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8亿元。

  创新减排赢未来

  2009年,攀钢还围绕挖潜增效开展技术攻关。攀成钢洁净钢冶炼工艺开发和大口径连轧管机芯棒国产化研究实现重大突破;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攀枝花钒钛磁铁矿综合利用成套技术及装备研究”通过国家验收。他们还加大新产品开发推广力度,时速350公里高速客运专线钢轨入选国家首批自主创新产品。知识产权试点工作也通过国家验收,共通过各级科技成果鉴定125项,获得专利授权153项。

  当低碳成为潮流,攀钢的节能减排实现新突破。节能环保项目建设进展顺利,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吨钢综合能耗725.39公斤标准煤,同比下降4.38%;吨钢耗新水6.18吨,同比降低4.63%;SO2排放量6.53万吨,同比降低12.57%;化学需氧量排放量637.53吨,同比降低5.7%;高、焦炉煤气回收利用率分别达到94.06%和98.55%。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