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力推进“四个倾力打造” 全面开创攀枝花科学发展新局面 同志们,朋友们: 在攀枝花激情绽放的美好时节,我们隆重聚会,热烈庆祝攀枝花建市45周年。在这个喜庆的日子,让我们一起回顾开发建设的奋斗历程,总结45年发展的辉煌成就,展望未来的美好前景,进一步激励和鼓舞全市人民,奋发图强,乘势而上,将攀枝花的发展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45年艰辛创业 奠定了坚实的发展基础 上世纪60年代中期,党中央、国务院从调整全国工业布局,巩固国防后方,把现代生产力从东部沿海推进到西部内陆的战略高度出发,作出了开发建设攀枝花的重大决策,从此开启了攀枝花这座资源型新兴工业城市建设与发展的新纪元。 建市之初,来自五湖四海的几十万建设大军,响应祖国号召,先后奔赴攀枝花,在艰苦卓绝的条件下,凭着一颗对党和人民的赤诚之心,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依靠自己的力量在2.5平方公里的坡地上布局了一个年产400万吨钢的“象牙微雕”钢城,闯出了一条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的成功之路,依靠自己的力量攻克了用普通高炉冶炼钒钛磁铁矿的世界难题,打破了外国专家关于攀枝花钒钛磁铁矿是“呆矿”的断言。1970年,攀钢高炉出铁,成昆铁路通车,1971年出钢,1974年轧出钢材。随着攀钢一期工程的完成,攀枝花完成了初始创业的历史使命,形成了以钢铁为主的经济基础,奠定了城市发展的根基。 改革开放以来,攀枝花开始了以市场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实现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成功转轨。8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末期,在国家的支持下,历时11年完成总投资90亿元的攀钢二期工程,并在全国率先采用与国际接轨的业主负责制、国际招标制、工程监理制、全员管理制等新机制,建成20世纪中国最大的二滩水电站,使中国水电建设进入世界先进行列。以这两项重大工程建设为标志,攀枝花掀起全面开发建设的高潮,在全省率先迈入新兴大城市行列,形成了以资源综合利用为主的特色工业体系,初步建成以钢铁、钒钛、能源为支柱的现代化工业基地。 进入新世纪特别是科学发展观提出以来,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抢抓机遇、攻坚克难,不断更新发展理念,完善发展思路,创新发展举措,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2005年以来的五年时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翻了一番多,年均增长13.7%、30.5%、27.3%,分别迈过400亿元、50亿元、200亿的重要关口,人均GDP从18718元提高到36562元。在过去开发建设的基础上,攀枝花的发展格局、发展面貌发生了一系列重大转变。 在产业格局上,加快从钢铁一枝独秀转向支柱产业多元发展。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初步形成了钢铁、钒钛、能源、化工、矿业、机械制造和生物、太阳能为主导的“6+2”产业格局。特别是钒钛产业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掌握了氮化钒产业化等一批核心技术,以及煤基直接还原等资源综合利用新工艺,初步打通了全流程钒、钛产业链,钒钛产业集群入选“中国产业集群50强”,钢铁钒钛产业化基地成为国家首批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攀枝花市被授予“中国钒钛之都”称号。 在经济结构上,加快从国企独大转向多种经济竞相发展。民营经济和地方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民营经济增加值从五年前的32.2亿元提高到2009年的157亿元,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从21.8%提高到37%,县区属经济增加值从五年前的121.5亿元提高到2009年的286亿元,占全市经济总量比重从59%提高到66%,钢城集团成为我市首家百亿地方企业,由国有大企业、民营经济和地方经济构架的国民经济多元支撑体系基本形成。 在城市发展上,加快从工矿型城市转向综合性宜居型城市。累计投入60多亿元,实施200多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城市综合功能不断提升,沿金沙江两岸构建起“一核两轴四区”组团式城市格局,初步形成了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的发展框架。成功创建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省级环保模范城市,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从2004年的16%提高到2009年的88.2%,人居环境显著改善。 在统筹发展上,加快从主要追求经济增长转向更加注重民生。自2007年以来累计投入49.3亿元专项资金,扎实开展“惠民行动”,深入实施“民生工程”,群众关注的“住房难、饮水难、行路难、入学难、看病难”等热点难点问题逐步得到缓解。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持续快速增长,五年年均增长12.8%和11.7%。全面推进平安创建,社会保持和谐稳定,攀枝花被命名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人民群众安全感明显增强。 同志们、朋友们: 经过45年的开发建设,昔日荒凉贫瘠的攀枝花在攀西大裂谷迅速崛起,实现了由原始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文明的历史性跨越,成为中国西部一颗璀璨的工业明珠,一个现代化的钢铁钒钛能源基地,成为新中国建设创业和改革开放的标志地之一,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辉煌成就。形成了年产铁600万吨、钢600万吨、钢材550万吨、钒产品3万吨、钛白粉26万吨、海绵钛1.25万吨、原煤1000万吨、发电装机容量450万千瓦的综合生产能力。建成了攀钢、二滩、十九冶、攀煤等一批国内外知名的大型国有企业,以及钢城、恒鼎、龙蟒等一批充满活力、迅速成长的地方骨干企业,形成了钢铁、钒钛、能源、化工等优势支柱产业群,成为国内最大的钒钛原料基地和钒钛钢生产基地、世界第二大的钒产品生产基地。与此同时,一座新兴的工业城市迅速发展起来,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60.6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60%,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位居全省前列,各项社会事业取得长足进步。45年来,攀枝花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19亿元,上缴利税500多亿元,实现地方财政收入323.6亿元,出口创汇39亿美元,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输出了大量基础原材料,作出了重大贡献。 同志们、朋友们: 明天,我们即将在攀枝花公园举行攀枝花市开发建设纪念园揭园仪式,隆重纪念攀枝花45年发展的光辉历程,深切缅怀为开发建设献出宝贵生命的英烈们。抚今追昔,我们将永远铭记,党的几代中央领导集体,历届省委、省政府领导,对攀枝花开发建设倾注了大量心血,指明了战略方向。我们将永远铭记,常隆庆、汤克诚等早期踏勘攀枝花矿产资源的地质科学家们,为促成攀枝花的开发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我们将永远铭记,一批批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老领导、老劳模、老同志,为攀枝花开发建设殚精竭虑、呕心沥血,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我们将永远铭记,长期以来,中央和省级有关部门、兄弟市州、友好城市以及各有关方面,给予了攀枝花大力的支持和无私的帮助,为攀枝花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在此,我谨代表中共攀枝花市委、攀枝花市人民政府,向45年来,为攀枝花建设无私奉献、立下不朽功勋的老同志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帮助攀枝花发展的各级领导和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向辛勤工作在全市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干部,向驻攀部队指战员、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亲切的问候! 45年砥砺奋进 凝就了伟大的攀枝花精神 攀枝花人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还孕育和铸就了“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开拓进取、团结协作、科学求实”的攀枝花精神。 攀枝花精神是攀枝花人战天斗地、屡创奇迹的真实写照,是老一辈建设者用心血和汗水、勤劳和智慧铸就的宝贵财富,是攀枝花开发建设取得丰硕成果的强大精神动力。从上世纪60年代的“八闯将”、“六金花”,到80年代的“十二英杰”,再到90年代的“十八英模”,这些“攀枝花精神”的实践者和诠释者,激励着几代攀枝花人不断奋勇前行,战胜了一个个困难,夺取了一个个胜利,在开发建设的征程上,树起了一座座不朽的丰碑。 攀枝花精神作为城市精神的核心,已经深深地融入了攀枝花人的灵魂,在新的历史时期,不断丰富、发展和升华,赋予了开放、包容、诚信、共享的时代内涵。新时期的攀枝花精神,更加富有活力,更加富有感染力,更加富有凝聚力,已经成为激励攀枝花人民扎根攀枝花、热爱攀枝花、建设攀枝花的精神旗帜和行为标杆。 伟大的时代催生伟大的精神,伟大的事业更需要伟大的精神。面对加快建设繁荣富裕文明和谐攀枝花的重大历史使命,我们要加快破解经济结构性矛盾,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进一步解决发展不足、发展质量不高的突出问题,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就必须坚定不移地继承攀枝花精神,大力弘扬攀枝花精神,以击鼓奋进的士气、跳起摸高的勇气、顺势而为的锐气和攻坚克难的虎虎生气,激励全市人民牢固树立强烈的竞争意识、责任意识、创新意识和实干意识,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的一流业绩。 45年斗转星移 发生了深刻的时代变迁 攀枝花的开发建设走到今天,我们面对的发展环境和发展格局已经完全不同,我们面临的新困难和新挑战更是前所未有。 首先是面对的经济体制不同了。过去是计划经济,所有投资、项目都有国家来统一决策、统一安排,现在是市场经济,大多数资金、项目都要通过市场竞争来引入、去争取。全市上下必须牢固树立强烈的市场意识,坚决破除等靠要的依赖思想,坚决破除因循守旧、按部就班的保守思想,坚决破除自我封闭、不求进取的狭隘思想,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向国家和省上争取项目和资金,广泛参与区域合作与交流,依靠内力,借助外力,形成合力,不断改进和优化发展环境,努力争取更多的发展支持。 其次是面对的外部环境不同了。过去的攀枝花建设,是举全国之力,大量建设资金投入攀枝花,几十万优秀人才汇聚攀枝花,各类建设物资源源不断运入攀枝花,攀枝花的开发建设得到了各个方面的关心关注和大力支持。现在的情况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我们面对的是全方位的激烈竞争。全市上下必须牢固树立强烈的竞争意识,要敢于竞争、善于竞争,在工作中大胆探索、敢为人先,只争朝夕、善于抢先,不甘落后、勇于争先,在竞争中找到差距,在竞争中发挥优势,努力抢占发展先机。 第三是面对的发展困难不同了。过去的困难主要是物资匮乏,生产生活的条件极其艰苦,开拓者们以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克服了困难。现在的困难主要是对外交通瓶颈、城市发展空间、国家产业政策、重大技术瓶颈等等,这些困难在短期内都很难得到根本突破。全市上下必须牢固树立强烈的攻坚意识,切实增强危机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困难面前不退缩、不言败、不气馁,勇于担当、善于破难,锐意进取、苦干实干,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攻坚克难干事业,创造性地推进改革和发展。 第四是面对的社会需求不同了。过去是白手起家,大家“三块石头支口锅,帐篷搭在山窝窝,天当罗帐地当床,金沙江是大澡堂”,先生产、后生活,无怨无悔。现在党的执政理念发生了重大变化,统筹处理好改革发展与和谐稳定的关系、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的关系、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壮大经济与富民惠民的关系,成为我们各级党委政府的第一责任。全市各级各部门必须牢固树立强烈的和谐惠民意识,始终坚持民本导向,时刻把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凡是群众急需的事情,凡是群众高兴的事情,凡是对群众有利的事情,我们都要尽最大努力去做,尽最大努力做好,让全市人民更多地享受改革发展成果。 45年薪火相传 形成了清晰的发展思路 面对深刻变化的形势背景,近几年来,我们在发展中继承历届市委、市政府的长远战略,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准确把握攀枝花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具体市情,经过反复探索、反复实践、反复论证,进一步丰富完善了推动攀枝花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的战略构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