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在今后一个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要以建设“四个攀枝花”为战略定位,以“打造中国钒钛之都,建设特色经济强市”为战略目标,以推进“四个倾力打造”为战略重点,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城市转型和环境转变,不断创新资源开发模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目标。到2015年即建市50年时,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人均生产总值达到7万元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万元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万元以上,建成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和生态城市。 未来的攀枝花,将是全球最大、国际领先的钒产业研发制造基地,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全流程钛工业基地,国内一流的新材料生产基地,高水平的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钒钛之都。未来的攀枝花,将是一个交通畅通无阻,航空、铁路、高速公路四通八达,内连市县、外接周边、通江达海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未来的攀枝花,将是一个以花命名、以花为景、特色鲜明的“阳光花城”,集运动健康、生态阳光于一体的休闲度假旅游胜地。未来的攀枝花,将是一个物流通畅、商业繁荣、功能完备的区域性物资集散地,成为辐射周边、带动区域、地位突出的省际商贸物流中心。未来的攀枝花,将是一个人居环境优、配套功能强、社会秩序好、就业机会多的综合型现代宜居城市,成为人口上百万的川西南、滇西北区域性中心城市。未来的攀枝花,将是一个社会事业更加繁荣,精神文化更加丰富,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生活更加幸福、更有尊严的和谐社会。 45年厚积薄发 开创更加辉煌美好的未来 45年的辉煌成就,为我们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宏伟的目标蓝图,为我们指明了奋斗的方向。我们要以建市45周年为新的起点,继往开来,奋发进取,纵深推进“四个倾力打造”,全面提升综合竞争实力,共同谱写攀枝花开发建设新篇章。 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坚持不懈地推进战略资源集约开发,加快打造高水平的战略资源开发基地。紧紧抓住国家启动攀西钒钛磁铁矿整装勘查、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授予我市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的重大机遇,按照省委省政府推进钒钛战略资源集约开发的重大部署,努力在四个方面实现重大突破。一是在优化产业结构上实现重大突破。深入推进钒钛资源集约开发,加快形成钢铁钒钛“千亿产业”,按照“6+2”产业布局,巩固提高钢铁、钒钛、能源、化工、矿业、机械制造六大传统产业,培育壮大太阳能、生物两大新兴产业。二是在做强优势企业上实现重大突破。全力支持攀钢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大型钢铁钒钛企业集团,大力支持钢城集团等一批企业做大做强,形成一批产值达到百亿元以上的骨干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强的钢铁钒钛产业集群。三是在壮大产业园区上实现重大突破。尽快把钒钛产业园区发展成为“百亿园区”,培育壮大各县区特色产业园区,形成竞相发展的生动格局,为特色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为全市经济增长提供强劲动力。四是在提升资源利用水平上实现重大突破。尽快实现直接还原新工艺等关键技术的产业化应用,以及稀贵金属的规模化提取,在钒电池开发、钛产品制造和高炉渣钛回收等重要领域取得实质性进展,到2015年,钒资源综合利用率由47%提高到55%以上,钛资源综合利用率由15%提高到20%以上,让攀枝花的资源充分发挥价值和效益,造福于攀枝花人民。 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坚持不懈地推进生产型工业城市向综合型宜居城市转型,加快打造川滇交界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围绕“一核两轴四区”组团式城市的总体布局,突出构建区域大交通、大物流、大商贸体系,显著提升城市化水平。一是全力打造次级交通枢纽。强力推进重大交通项目建设,力争早日建成“两高两铁”即攀枝花-丽江、攀枝花-宜宾高速公路,成昆铁路复线和丽江-攀枝花-昭通铁路。着力完善内部交通体系,实施城乡畅通工程,提升城市主次干道和农村公路的通行能力,形成城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快速交通网络。通过几年的努力,使攀枝花形成四通八达并延伸连接南亚、东南亚、泛亚交通网的大交通体系,成为四川向南出海大通道的关键节点,成为川西南、滇西北区域联接四川腹地、西南地区、华南地区、川东地区的重要门户。二是加快构建省际商贸中心。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企业,完善大型批发市场,建立一级市场体系;引进名品名店,繁荣商贸流通,办好节庆会展,集聚商气人气,提升商业企业的规模和档次,吸引周边地区的消费需求和流通需求向攀枝花集中,建成辐射力强的现代商贸物流中心。加快发展金融、信息、中介等现代服务业,提高商务服务能力,打造高水平的中央商务区,让攀枝花这个“古南方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商贸物资集散地焕发生机。三是精心打造优美宜居环境。继续巩固“双创”成果,扎实推进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强化生态环境建设,完善市政功能,增加休闲设施和景观靓点。抓住山水阳光优势,打造城市风貌特色,构建四季常青、舒适宜人的城市绿色生态体系,搞好城市区的绿地系统、视野区绿化及外围城镇间的复合生态系统建设;构建生态良好、优美自然的城市水环境系统,因地制宜建设一批城市休闲水面,形成天蓝、地绿、水清、景美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生活品位,集聚更多的人到攀枝花创业、工作和居住,到2015年,建成百万人口大城市。 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坚持不懈地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加快打造现代特色农业基地。围绕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扎实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是着力建设特色农业基地。以打造盐边、米易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强县为契机,不断加快农业基地化进程,抓紧建设核心示范园区和“台湾农民创业园”,切实增强示范带动效果,尽快建成以国家级百万担山地清甜香型优质烟叶生产基地、20万亩优质蔬菜基地、30万亩优质水果基地、100万亩优质生物林业基地等为重点的农业综合生产基地。二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抓好大竹河水库等重点水利设施建设,加强中低产田土改造,强化科技支撑,发展设施农业,显著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积极培育龙头企业集群,充分发挥农民专合组织作用,不断延伸农业产业链,着力培育一批附加值高、竞争力强的名特优产品,显著提升农产品的品牌和质量,努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三是积极构建城乡一体化格局。健全以城带乡、以工哺农长效机制,均衡城乡公共资源配置,扎实推进小城镇建设,加快打造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片,有力带动全市新农村建设。到2015年,建成米易湾丘━垭口片区、盐边县红格片区2个省级新农村示范片,以及多个市级新农村示范片,不断缩小城乡差距。 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坚持不懈地推动特色旅游大发展,加快打造阳光生态旅游度假区。加快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打造旅游精品,创建旅游品牌,提高旅游产业的战略性地位,尽快把攀枝花建成国内知名的阳光度假生态旅游目的地。一是着力塑造“阳光花城”形象。突出“花是一座城,城是一朵花”,构建有强烈冲击力、感染力的花卉景观系统,统筹布局特色花卉种植,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的花卉园、花卉带和花卉小区,把攀枝花建成一座以花命名、以花为景的“阳光花城”。二是大力发展特色休闲旅游。打造“阳光温泉休闲度假之旅、攀西裂谷奇异风光之旅、大三线工业探秘之旅和川滇民族风情之旅”四大旅游品牌,规划建设红格运动娱乐休闲区、岩神山生态度假休闲区、米易城南阳光亲水休闲区三大特色休闲旅游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促进休闲旅游、康体旅游、乡村旅游竞相发展。三是全面提升旅游业发展水平。抓紧把旅游产业真正打造成为全市经济的支柱产业,力争到2015年旅游总收入突破百亿元大关。加快推进二滩4A级风景名胜区红碧滩等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引进、整合、培育一批重点旅游企业,以大项目、大企业支撑旅游大发展。促进旅游产业优化升级,打造精品景区景点,丰富精品旅游线路,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全面提升旅游服务功能。强化旅游宣传促销,办好石榴节、芒果节、风筝节、索玛花节等旅游节庆活动,扩大知名度,增强吸引力,加强与周边市州的客源和资源共享,使攀枝花成为大香格里拉旅游环线的重要节点。 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坚持不懈地实施和谐惠民工程,让全市人民更多地享受改革发展成果。始终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作为第一追求,把改善城乡居民生活作为第一责任,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一是坚持以人为本、富民优先。加大国民收入分配调整力度,积极促进城乡就业,大力倡导全民创业,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二是坚持为民造福、改善民生。强化民生理念,加强民生保障,深入实施就业促进、扶贫解困、教育助学、社会保障、百姓安居等民生工程,持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着力解决住房、教育、就医、采空区治理、棚户区改造等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努力使全市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三是坚持促进民和、保障民安。统筹协调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工农之间和社会各个阶层、各个方面的利益关系,关注群众诉求,畅通社情民意,积极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妥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全面加强平安攀枝花建设,全力维护社会长治久安,努力让全市人民更有自豪感、幸福感和归属感。 同志们、朋友们: 建市45周年,不仅是攀枝花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更是一个续写辉煌、再展宏图的新起点。回顾历史,我们信心百倍;展望未来,我们豪情满怀。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以饱满的热情,以昂扬的锐气,以铿锵的步伐,与时俱进,奋发图强,强力推进“四个倾力打造”,努力建设实力、魅力、活力、和谐攀枝花,不断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 最后,让我们共同祝愿全市人民幸福安康!共同祝愿攀枝花的明天更加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