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季度,攀枝花民营经济增幅放缓,完成增加值16.63亿元,增长15.2%,同比下降4.9个百分点,其中,民营工业预计完成增加值8.57亿元,增长19.8%,较去年同期回落1.7个百分点。
市统计局有关负责人分析认为,这是近年来民营工业增幅首次下跌。但全市钒钛产业园区及各区县均有一大批蓄势待发的新改扩建工业项目年底竣工投产,将有力地拉动全市民营经济的发展。希望在民间,发展的活力在民营。 1996年,经省、市政府批准,西区成立了“省级个体私营经济试验区”。同年,市有关部门、各区(县)政府相应制定了“开放”、“优惠”等为主要内容的发展民营经济的政策措施,在民营经济的准入条件、经营范围、税费收取、土地政策等方面做了大胆尝试。 一时间,我市各区(县)店铺林立,商贾云集,真可谓灯若繁星,车如流水:以德胜集团50万吨机焦项目和攀青、翰通、锦燃、太平等机焦企业为龙头,在近年内,形成了以150万吨焦炭和相应的煤化工产业;以铸钢厂10万吨钢锭、长矶金属公司2万吨金属硅、玉典电冶铁合金、威力公司35万吨电炉钢项目和以现有的100万吨精矿及龙蟒集团项目等为重点,近年来,形成了200万吨铁精及相应的钛精矿、五氧化二钒、钛白粉生产能力,发展状大了冶金工业;以临亚、远达等众民营房地产开发企业、圣达1000平方米地砖和中高碳石墨为基础的建筑建材业,巩固和状大了我市民营建筑建材业;以德铭阳光、温州商城、泰隆国际商城等商贸企业为龙头,拉动和扩大了全市消费市场。 我市民营经济的繁荣,缓解了城市就业压力,活跃了城乡市场,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但由于受体制和环境多种因素的影响,全市民营经济仍存在规模总量偏小、产业层次不高、管理水平较低,发展质量不高的问题,在发展过程中还面临一些困难和急需解决的问题。 其一,民营经济总量规模小,比重偏低,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高。2005年,我市民营经济总量为66.06亿元,在全省排位第16位,总量只超过广元、雅安、巴中三市,与成都、绵阳、德阳等市的差距甚远。其所占比重也只有26.6%,在全省21个市州中较低。民营经济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只有34.5%,而当年全省有18个市、州民营经济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50%。 其二,企业规模小,质量效益不高。2005年,我市私营企业户均注册资金为71.65万元,个体工商户户均注册资金为1.13万元。而全省私营企业户均资金为115.37万元,比我市高61%,个体工商户户均1.35万元,比我市高19.5%。目前,全市的民营企业中,年销售收入超过亿元的只有11家,民营企业的原始积累较小,设备落后和产品科技含量低等矛盾都极大的困扰着民营企业的发展。 其三,融资困难,民间投资总量萎缩。由于信用担保体制不完善,信贷融资功能不健全,民营企业特别是创业型、成长型的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惜贷、惧贷现象较为普遍。金融“瓶颈”一直是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截止2005年底,全市各类金融机构向民营企业发放贷款26.49亿元,占全市贷款总额的比重为15.6%。 其四,经济结构单一,对资源依赖度高,不适应市场和国家产业政策变化。 为此,一些关心“民营经济”发展的经济界人士建议:尽快制定出台我市贯彻实施国发(2005)3号、川府发(2005)21号文件的办法,全面落实“放宽准入、公平待遇”原则;抓好园区建设,促进产业集聚集约发展;注重解决经营者素质制约、资金制约、技术创新问题和土地制约问题,努力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