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动态 资源 企业 财经 旅游 文化

企业

“钒钛之都”在崛起

2007-01-22 08:14 来源:攀枝花日报 作者:何涛 阅读

 中国有钒钛,“钒钛之都”在攀西。

  回顾刚刚过去的2006年,攀枝花钒钛产业取得了诸多重大突破,以“抓攀钢,促龙头;引民企,激活力;联外商,上水平”的多元开发模式,让我市钒钛产业发挥出集聚效应,新兴的“钒钛之都”正在崛起。

  调整思路活力显

  钒钛产业是我市未来的绝对优势产业。攀枝花钒资源列全国第一,居世界第三位;钛资源居世界第一位。发展钒钛产业的概念攀枝花很早以前就已提出,但到2004年时,无论产量或是技术攻关都进展缓慢。

  从2004年起,攀枝花意识到钒钛磁铁矿综合开发利用的重要性,调整了发展思路:抓攀钢,促龙头,优先发展钒钛产业,以钒钛产业带动钢铁产业发展;引民企,激活力,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全面介入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全流程的各个环节;联外商,上水平,积极接触和联络国外钒钛大企业,争取战略合作,提高资源技术水平。

  其中最为重大的变革,是将民营企业引入钒钛资源领域。作为稀有金属的钒钛,以往一直掌握在国有企业手中。为了更好地挖掘民智,启动民资,攀枝花出台了大量措施,从技术攻关奖励到政策扶持,大力鼓励民营企业投入钒钛产业。甚至专门出台奖励办法:无论市内、市外,无论企业、个人,只要为攀枝花钒钛开发利用实现科研突破的,均可申请奖励,最高额度40万元。

  同时,开辟了钒钛产业园区,为钒钛资源的综合利用创造条件,提供服务。启动了创新人才培养专项,多渠道安排了系列重点科技攻关项目。

  从2004年起,攀枝花钒钛开发步入全新的轨道,2005年效益初显,2006年花开飘香——全市拥有涉钒企业15家,涉钛企业61家。

  攀钢坐实龙头交椅

  钒钛开发的领航者攀钢,率先表率,调整了新的发展战略:“做强钒钛、做精钢铁”,钒钛被放入了最重要的位置。攀钢在此上投入了大量人力、财力,用最精锐的力量攻关钒钛磁铁矿综合利用。各种集合高科技和高智力的科研项目,让攀枝花的钒钛开发闪耀出璀璨的光芒。

  采用直接还原技术实现铁、钒、钛的综合利用一直是我国冶金科技工作者长期以来梦寐以求的奋斗目标。去年,攀钢钒钛磁铁矿非高炉冶炼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创造性地推出“转底炉直接还原——电炉深还原”工艺,为实现钒钛磁铁精矿中铁、钒、钛的同时利用和直接还原产业化生产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也就是去年,攀钢新钢钒炼钢厂通过科技攻关,钒渣产量超设计能力7万吨,这相当于攀钢在没有新增投入、新上设备的情况下,依靠技术创新,“再造”了一座大型提钒厂。

  类似这样的举措,在攀钢举不胜举。也让攀钢坐实了钒钛开发的龙头地位。目前,攀钢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钒氮合金生产技术水平和经济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使我国成为世界第二个拥有该技术的国家。攀钢已具备年产30万吨钛精矿和7.2万吨钛白粉的生产能力,是国内唯一一家同时拥有金红石钛白、硫酸法锐钛型钛白、氯化法钛白生产技术的企业,成为我国最大的钛原料和钛白粉生产基地。

  引入民企搅热市场

  政府将钒钛开发的政策向民营企业放开后,顿时,连炼钢的弃渣也成为民营企业开发的宝贝。民资与民智的参与,激活了钒钛产业。

  一个传奇足以说明钒钛产业的开发潜力和效力。来自简阳的雷在荣从捡破烂接触到攀钢的钒钛弃渣,从此玩起“搬渣子”的游戏。几年间,他从破烂王一跃而为企业家,坐拥财富上亿。雷在荣的兴辰钒钛铁合金企业,从弃渣里提炼五氧化二钒,生产钒铁、钼铁、钛铁,产品销到俄罗斯和荷兰。雷在荣说:“我们生产钒钛铁合金的原料,完全来源于攀钢和其它钢铁企业的废渣,我们是对废渣的二次回收再利用。不仅生产出钒钛铁合金等稀有金属,而且我们的下脚料还是生产陶瓷和水泥的好原料。这样,极大地杜绝了资源浪费,实现了资源的综合利用。”

  民营企业的活力和潜力不可限量。去年,四川三羊制钛投资公司四氯化钛及海绵钛工程的破土动工,攀枝花第一条海绵钛生产线进入建设达产阶段,攀枝花即将生产出海绵状态的钛金属,实现钛金属生产的“零突破”。 钒渣——五氧化二钒——钒铁;钛精矿——高钛渣——四氯化钛——钛白粉——钛金属,目前,攀枝花民营工业中已形成了一个个完整的生产流程,钒钛产业集群已初见端倪。

  恒鼎公司,于2006年进入攀枝花钒钛磁铁矿中和利用产业,通过与国家有关科研院所合作,于去年9月,正式产出世界第一炉全钒钛磁铁矿冶炼铁水。

  钒钛产业园区吸引了众多有志之企,一批特色鲜明、极具影响力的钒钛企业落地开花:兴中钛业公司为目前国内装备水平最高的钛白粉生产企业,是国家印钞厂指定供应商;源通钛业公司采用国内最先进的氯化法工艺生产钛渣,产品含钛量90%以上,在市场上供不应求;兴钛科技公司,是目前攀西最大、国内最高水平的高钛渣生产企业。

   目前, 攀枝花已是我国最大的钛原料生产基地,钛精矿产量约占全国的40%;世界第二大钒产品基地,钒制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80%,国际市场占有率达到20%。

  新兴的“钒钛之都”有更宏伟的目标:到“十一五”末,钒产品销售收入突破50亿吨,成为全球最大最强的钒产品基地;钛资源及下游产业销售收入达到100亿元,成为国内最强最大,在全球占重要地位的钛原料和钛白基地,国内知名的钛基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