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泰 六月,激情燃烧,六月,美丽的钢城骄阳似火,六月,钛产业的发展势头如火如荼,六月,钛业人脸上掩饰不住的是骄傲和喜悦。 十年前,即1997年的6月8日,是攀钢钛产业发展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天。在这一天,攀钢将钛产业纳入攀钢未来支柱产业范畴,同年成立了发展攀钢钛产业的专业化公司——攀钢钛业公司。 十年后,即2007年的6月8日,对在4月29日新挂牌成立的攀钢钛业有限责任公司来说,她已成为一个已经满月的婴儿,她是一轮初升的朝阳,她得到了整个钛业人的宠爱,整个攀钢人的厚爱,整个攀枝花人的关爱。但她又不是一个一般的婴儿,因为她有着钛产业专业化发展十周年的殷实基础,她诞生在占世界钛资源35%和占全中国90%的得天独厚的沃土上,她的成长充满着无限的光明和希望! 十年冶一剑,裂谷起宏图 “十年之前,人们还不了解钛业,十年之后,钛产业发展人尽皆知……” “万丈高楼平地起”, 奠定攀钢钛产业发展坚实基础,绝不是一蹴而就的。她用的是十年冶一剑的功夫。 一路走来,选钛人不会忘记,那无数个奋战在生产现场的日日夜夜,他们为所取得的成就而欢欣鼓舞: 1999年选钛厂实施接矿工程,生产能力从年产10万吨提高到15万吨;2001年6月30日,“4万吨/年微矿工程”顺利竣工,生产能力进一步扩大到20万吨/年。通过实施“高效回收微细粒级钛精矿国家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使钛精矿的生产能力提高到30万吨/年。与选钛同行的钛白生产规模也比翼齐飞,三次“脱瓶颈”改造,让钛白人收获了一步一个新台阶的喜悦。1999年,实施“4改6”工程,钛白生产能力达到6000吨/年;2000年,实施“6改10”工程,钛白生产能力达到10000吨/年;2003年,实施了“10改15”工程和挖潜改造,使本部钛白粉的年生产能力跃上1.8万吨的新台阶,成为目前中国重要的钛白粉生产商。 2002年和2003年,攀钢又先后兼并、重组了锦钛白和渝钛白,使攀钢钛白粉的总产能达到7.3万吨/年。攀钢控股攀渝钛和攀锦钛,显示攀钢的大气和战略眼光,体现了攀钢发展民族钛工业的历史责任感。 2006年,钛冶炼厂建成投产,攀钢拥有了亚洲最大的钛渣冶炼电炉,具备了年产6万吨钛渣的生产能力。攀钢真正成为国内最大的精品钛原料基地。 十年冶一剑,靠的是科技进步与创新,裂谷起宏图,钛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 作为“钛之源”的选钛厂,经历了三次技术进步的飞跃,1987年新型高效浓缩分级箱的研制和成功取代四室水力分级机,一次性达到浓缩分级脱泥的效果;1999年斜板浓缩分级箱的研制和应用,大大提高了浓缩分级的效果,同时为微细粒级钛铁矿的回收创造了条件;攀钢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微细粒级钛铁矿选矿工程技术与选钛装备研究”项目在“九五”期间取得成功,使原不能回收的占原料中50%的微细粒级钛铁矿得到回收,大幅度地提高了攀钢钛资源的回收利用率。 而在钛白技术进步上则实现了三个方面的突破。1997年突破了酸解制约生产的瓶颈,使攀钢的酸解技术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常压水解技术的突破,解决了在高海拔地区使用常压水解技术的难题,提高了钛白粉的质量,突破了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障碍;1999年在对引进的美国BIC技术的消化吸收工作中,改进了BIC技术,形成了适合攀枝花地区的独特的钛白水解技术,并开发了更为先进高效的钛白漂洗技术,同时对改造后锻烧系统进行了操作参数的优化,从而形成生产高档锐钛型钛白的独特的成套技术,并成为国内三家引进BIC技术中唯一获得成功的厂家,使攀钢钛白粉厂在关键技术上领先于国内其他厂家。 钛冶炼厂更是从一开始就站在了一个高的平台上。2004年,攀钢引进乌克兰国家钛研究设计院25000KVA大型电炉,通过引进后的集成创新,形成了大型电炉粉矿入炉自焙电极冶炼高钛渣的自有知识产权技术。 攀钢钛产业专业化发展十年来,共投入科技经费1137.82万元,完成科研项目97项,取得科研成果88项,其中获奖成果23项。“微细粒级钛铁矿选矿工程技术与选钛装备研究”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此外,获攀枝花市各等级科技进步奖4项,获(集团)公司各等级科技进步奖18项。 钛产业是资金密集型产业,钛产品的附加值高、边际利润较高、盈利能力强。攀钢钛产业由于规模太小,导致连年亏损。实行专业化发展后,集团公司加大了投资力度,随着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边际效益逐渐体现,钛产业的效益明显提升,共享发展成果,职工收入得到稳步提高, 1997年,攀钢钛产业约亏损5000余万元。1998年,钛业公司的亏损就降到了2648万。2000年,亏损降到了666万。2001年,一举扭亏为盈,实现盈利302万元。2004年,实现盈利1078万元。2006年,钛业公司实现盈利3383万元,数字是枯燥的,但它体现的是发展,展示的是活力。 群雄争鳌头,我自迎潮立 据有关资料显示,随着全球经济的好转,国际国内市场对钛材需求强劲,钛产品市场持续看好。许多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也纷纷看好这一块“蛋糕”,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 全球钛白产能目前已超过490万吨/年,其中杜邦、美礼联、科美基、亨兹曼等大公司占有了世界高端钛白粉市场的60%,拥有技术优势和资金优势,他们中的任何一家对于国内钛白粉厂家来说都是巨无霸。中国作为钛白粉应用增长最快、市场潜力最大的国家,各跨国公司都极为看重。除了打算在中国单独建厂外,这些国际巨头还将通过合资建厂快速增加自己的市场份额。杜邦在山东东营20万吨钛白粉项目、阿斯创在辽宁营口10万吨大型钛白粉项目都将在2010年前后建成投产。“狼”已经来了,我们还能观望吗? 扫描神州,国内钛白粉厂家群雄并起。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近年来,钛白粉生产企业产销均衡增长,效益增长显著。国内的钛白粉厂纷纷扩能。2005年实际产量已达到70万吨以上。至目前为止,钛白粉的实际年产量在3万吨以上的有5家,1万吨级以上的厂家达到27家,各类规模的钛白生产企业超过70家,近1—2年行业内新增产能达到35万吨。2006年,国内钛白粉生产总量达到86万吨,钛白粉产量达到1万吨以上的企业增加到27家。规模是产业竞争的制高点,没有规模,就没有竞争优势,就会失去发展空间。 卧榻之侧,攀枝花市内钛白粉厂家异军突起。由于蕴藏着丰富的钛资源,而且在钛矿的开采、加工提纯等相关产业上已经具有了相当的规模,加上近年来政府对民营钛白产业的鼓励和支持,攀枝花市近几年建成了多家钛白粉厂。自2004年以来,伴随着兴中、鼎星、卓越等三家民营钛白粉厂建成投产并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先后又有钛都、钛海、蜀峰等6家民营钛白粉厂开始建设,预计到2008年底,全市9家民营钛白粉企业的生产总规模将达到23.1万吨/年,2008年以后将逐步达到45万吨/年左右。 反观自己,形势逼人,挑战巨大。攀钢现有钛产业规模太小,市场占有率低。30万吨/年钛精矿产能约占国内钛矿总产量的三分之一,仅占国内钛矿市场需求量的17% ;7.3万吨/年的钛白粉产量,仅占国内年产量的10%左右。与国内同行业相比,产品品种单一,生产成本高。攀钢在“金红石型”钛白粉产品的开发进程上已经落后于国内的民营企业。而且攀钢地理位置偏僻,远离经济中心,产品运输费用高且运输困难。钛深加工业还未起步。在海绵钛、钛材等钛深加工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在人才竞争中也处于劣势。攀钢钛产业的生产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流失严重。在过去的三年中,民营企业靠高薪已经吸引走了攀钢多名技术和管理人才。资源利用率低。虽然经过多年的科技攻关,攀钢在钛的分离和利用方面取得了重大进步,但钛的回收率还很低,攀枝花钛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只有17%左右的。为了珍惜“贵如油的粗钛矿”,我们的工人又是以怎样的一种主人翁精神在工作的呢?一次,选钛厂精选车间停车检修,在一段运输皮带下,堆着一小堆粗钛矿矿粉,皮带下面一位30多岁的工人正双腿跪在地,小心翼翼地将散落在地上的钛矿一点一点地聚拢,然后又轻轻地用手刮起放到皮带上。俗语说:“男儿膝下有黄金啊!”可这位堂堂七尺男儿跪在地上,却是为了那不满5公斤的钛矿!“捧着资源‘金饭碗’,却没有发挥出它的效益,我们却还在‘要饭吃’!”说起这一场景,车间党支部书记的眼圈都红了。 严峻的现实表明,攀钢钛产业前进的步伐与世界特别是国内钛产业发展的速度相比实在是太缓慢了。 多年来,攀钢钛资源的综合利用,一直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江泽民、朱?基、方毅等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攀枝花钒钛综合利用给予极大关注。 作为钛业人,我们使命在肩,责任重大!我们必须迎潮、弄潮、勇立潮头,担负起发展民族钛工业的重任。 彩虹贯天地 巨笔绘新篇 2007年4月份以来,持续阴雨,而4月29日,对钛业人来说,是晴朗的一天,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天。攀钢集团钛业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成立了! 优先发展钒钛,加快做大钒钛,是攀钢“十一五”发展规划的点睛之笔。做大做精钛原料产业。通过控制周边矿、与国外合作开矿等措施,力争在“十一五”期间使钛精矿年产规模达到120万吨,为攀钢钛产业发展奠定原料基础。利用攀钢已有的资源和技术优势,大力发展“精品”钛原料——钛渣,随着环保压力加大,用钛渣代替钛精矿作为钛白生产原料已成为必然的选择。同时钛渣也是生产海绵钛及钛材的必需原料,是钛产业链中重要的一环。因此,要力争在“十一五”期间使钛渣的年产量达到48万吨。做大做强钛白产业,为攀钢钛产业创建发展平台。尽管攀钢目前拥有国内最好的锐钛型钛白和硫酸法金红石型钛白以及唯一的氯化法钛白生产线,但产业规模还太小,年总产能仅8万吨,而美国杜邦公司一家的年产能就为 108万吨,每年的产量在80至100万吨。钛白产业规模过小对占领市场,提高市场竞争力极为不利。如2004年国外某厂商拟与攀钢建立长期贸易合作伙伴关系,要求攀钢确保每年供应3万吨钛白产品,但攀钢由于产能的制约,最后不得不放弃。失去了一个进军国际市场、提高竞争力的大好机会。因此攀钢必须采取多种手段快速扩大钛白产业规模,在“十一五”期间使硫酸法钛白的年产量达到35万吨,氯化法钛白的年产量达到9万吨。同时还将有针对性地进行钛白应用性能研究开发,根据市场需求,开发专用型钛白,如纳米钛白、化纤钛白等等。开发海绵钛及钛材产品。钛材主要用于航天航空业、军事工业及高档消费品等领域,预计在未来的几年内我国钛材市场的需求量每年将达2万吨,将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钛材消费国。海绵钛和钛材产品具有极高的经济附加值。目前海绵钛的价格已达到 12万元一吨,钛材价格每吨已超过20万元 。攀钢积极开发海绵钛和钛材,不仅可以延展钛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还可以大大提升攀钢在国际和国内钛产业的地位。到“十一五”期末,要使海绵钛的年产量达到1.5万吨,钛材的年产量达到1万吨。届时,攀钢将拥有完整的钛产业链条,在世界钛工业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 发展民族钛工业的使命已经落在了钛业有限责任公司三千职工肩上。此时,钛业有限责任公司全体职工无论从思想上还是行动上都做好了充分准备,决不会辜负集团公司的厚望。 “不辱使命、万众一心、只争朝夕、做大钛业”十六个字,已成为钛业人的共同语言、共同心声、集体认识、共同意志和核心价值观! “精品钛原料基地、特色钛产品生产商”的宏伟目标一定能实现! 攀钢钛产业“中国第一、世界知名”不是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