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经过数十年的科技攻关与生产实践,攀西地区资源开发利用取得了丰硕成果,但仍有不少技术难题亟待攻克,突出表现在资源的总体利用水平偏低,制约我国高端钛产业发展的钛原料规模生产和氯化、氧化工艺及装备的大型化等技术瓶颈尚未根本解决。为此,国家科技部在今年4月正式同意,将“攀枝花钒钛磁铁矿综合利用成套技术及装备研究”课题列入“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组织实施,为国家“十一五”的五大科技支撑计划课题之一。项目预算经费为2.45亿元,其中申请国家拨款800万元。项目计划于2008年底结题。 国家科技部决定由攀钢牵头,与北京科技大学、东北大学、武汉科技大学、西昌新钢业集团新钒钛有限公司组成研发团队,共同对该课题进行科技攻关。课题针对攀西钒钛磁铁矿综合利用存在的问题,采用产、学、研相结合,重点开展氯化法钛白关键技术的研发、25兆瓦大型电炉钛渣冶炼工程技术研究、高钛型高炉渣综合利用技术研究、转底炉直接还原钒钛磁铁矿工艺及装备开发,以及攀枝花表外矿综合利用研究,以进一步提高攀西钒钛磁铁矿的综合利用水平。其研发目标包括形成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氯化法钛白成套生产技术,建成年产3万吨氯化法钛白生产线;建成我国第一台最大的(25兆瓦)钛渣冶炼电炉、形成年产6万吨钛渣生产能力;至少形成一个高钛型高炉渣综合利用产业化技术方案;完成钒钛磁铁矿转底炉直接还原工业性试验,形成铁、钒、钛资源综合利用的成套工艺技术;完成工业试验,形成年处理表外矿300—500万吨产业化能力等。 在当日的项目启动会上,攀钢(集团)公司钢研院、3所高校、西昌新钢业集团新钒钛有限公司有关人员分别介绍了攻关项目的进展、科学实验等情况。攀钢有关负责人表示,攀钢将按照国家科技部的要求,在项目开发中,继续利用已有的成功技术,充分发挥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作用,同时加强与承担单位的协作,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定期检查、沟通、安排阶段性工作,促进目标实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