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一大早,我们来到了米易县新山乡中山村。这里山大坡陡,沟壑纵横,干旱少雨,群众吃水历来十分困难。“一碗油换不出一碗水”、“不怕狼不怕鬼,就怕缺少一担水”,是当地群众缺水状况的真实写照。
今年11月中旬,在干渴中期盼的中山人盼来了久违的“甘霖”——惠及全市的人饮解困工程及时开工。在市、县、乡各级财政的支持下,通过专家的勘察论证,乡政府决定从距离中山村近5公里的郭家山水源点引水,建立60立方米的集水池,采用集中供水的方式,将管道建到村民家中,解决村民祖祖辈辈没水吃的难题。 听到要在自己村里修建饮水工程,顿时让这个仅有200多人的小山村沸腾了。村民张兴珍告诉我们:“以前这里吃水比吃肉还困难,而且水质混浊,遇上旱季就要到2公里以外的莫佬河去排队挑水。现在好了,政府为我们引来了幸福水,让我们的生活也有奔头了!” 在工程建设的日子里,村里的精壮劳力全部上到了工地,投工投劳,拉砂备料,开挖管床,埋设管道。现在,中山村的村民每天都会向村外盼望着、等待着一条即将给大山深处中山人带来福音的“水龙”。因为这条“龙”即将结束他们祖祖辈辈起早贪黑排长队、车拉畜驮找水度日的历史。村民们做梦也没有想到,一条长达4公里的输水管线,翻山越岭、跨河跨沟,片刻间,就能把纯净的“龙洞水”送到家门口。不久,他们也能像城里人一样吃上干净卫生的自来水。 干旱山区群众长期贫困,经济发展缓慢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一大批农村精壮劳力被束缚在担水驮水上。饮水问题解决之后,将解放大批农村劳动力,使他们能够专心致志地投入到发展农村经济中来。草场乡是米易县较早完成人饮解困工作的乡镇之一,目前,涉及全乡四个村社、806人的人饮解困工作全部完成,彻底解决了当地群众吃水难的问题。该乡晃桥村年近八旬的冉登才老人激动地说:“我们祖祖辈辈都住在这干山秃岭上,过去吃水要到河沟去抢,占用了大量劳动力不说,水还不够吃,现在每家每户都通上了水,既方便又干净,这是千古万年没见过的好事情。” 的确,现在草场乡凡是人饮工程的受益区,群众都能用上干净卫生的自来水,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同时,群众普遍兴起了以建设沼气池和改水、改厨、改厕、改圈为主的“一池三改”热潮,村容村貌得到了极大改观。在草场乡晃桥村九社村民冉茂辉家采访时,她正在自家院子里忙活着建设沼气池,她诉我们:“现在家里有了水,生活也方便了,干劲也足了,养点猪、羊、鸡,种植果树、蔬菜也不再是一件困难事。” 告别饮水困难,实现饮水安全,这是干旱山区群众向传统和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的彻底告别。一处处饱含着党和政府关爱之心的人饮工程,为老百姓送去了甘甜,送去了健康,送去了脱贫致富的希望。 相关链接:米易县人饮解困项目共需解决12个乡(镇)、27个行政村、45个社,共7000人的饮水困难。为最大限度节省投资,减轻农民负担,米易县对工程所用全部管材进行了集中采购,并举行了公开招标。截至目前,米易县人饮解困工作进展顺利,管材供货全部到位,各工程均按计划推进,水源点(集水池)、引水管道、调节池、输水管安装和修建基本完成,现正进行入户管道安装,在本月底工程可全部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