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艺锋 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启动以来,各地在抓好农业项目选项、村容整洁等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我们也发现,一部分农民在将农产品转化为商品的过程中,办法不多,仍未走出“提篮小卖”的传统营生,农产品难以顺利地实现流通,影响了增收。 究其原因,除了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不高和致富能力不强外,更主要的还是政府鼓励发展各种类型新经济组织的办法措施不多,没有明确政府对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扶持政策,相关部门对农产品生产产量、生产结构、生产特色以及农产品流通状况情况不清,无法拟定培育和规范发展农村经纪人的具体类别和措施;没有组建起一支支强有力的联结农业生产和市场流通、指导农民生产、带领农民闯市场的经纪人队伍;无法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农业劳动难以迅速转化为货币。 笔者认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新农村建设的要义之一。因此,我们在帮助村社选定农业项目和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应注重解决好现有农产品的收益问题,及时根据农村经纪人及农民的需要,邀请有关专家开展农村经纪人培训活动,引导农民积极投身于农村经纪人行业,培育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改变一家一户生产分散、信息不灵、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的现状。应打破简单的“提篮子”经纪模式,提升农产品在市场竞争中的品位,把农产品有效地转化为商品,实现农产品顺利流通,增加农民收入,增加农业后续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