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动态 资源 企业 财经 旅游 文化

产品

农综开发:项目区农民人均增收343元

2007-06-29 08:05 来源:攀枝花日报 作者:佚名 阅读

  
  (记者 周越)经过“三面光”整治后,盐边县北部片区的云川堰和范坪堰清水哗哗流。“渠道有效防渗,的确解决了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的用水难题。”而在永兴镇新民村承包土地种西瓜的惠民乡民主村二社农民翁国兵更是大喜: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后,生产条件改善了,种植技术提高了,今年他种80亩西瓜净收入11万多元。这是由省农发办副主任吴跃峥带队的省农业综合开发验收组27—28日在现场了解到的情况。据悉,我市实施2006年度农综开发后,项目区新增粮食生产能力664万公斤、其它农产品503万公斤,直接受益人数约3.87万人,人均增收343元。

  到今年5月底,我市全面完成了省农发办批复的2006年度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总投资2371.2万元,改造中低产田4万亩。

  项目建设中,我市针对区域内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加强水利和机耕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实行库、塘、渠、路、气与桥、涵、闸配套,高标准建成排灌衬砌渠62.34公里,修建和完善机耕道18.06公里。实施农机购置补贴和农机具创新示范工程,引进推广农业机械316台套。大力推广新技术、新品种,共引进推广优质水稻、豌豆、西瓜、马铃薯等优良品种11个,项目区良种普及率达95%以上。   

  积极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咨询,先后开展了以枇杷栽培综合技术、无公害冬番茄、春洋芋等与良种工程相配套的增产增效技术,农业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安全技术,设施农业管理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农业机械操作基础知识等为主的农业实用技术培训45期,培训农民1.63万人次;开展技术咨询、技术指导服务40场次,发放技术资料1.6万余册和技术光盘50张;多数农民掌握了1—2门农业适用技术。突出建设“无公害”优势农产品基地,初步建成了以早春蔬菜、西瓜和晚熟芒果为主的早优特色农产品基地,基本上做到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早”;米易县的早春蔬菜基地仅一季亩均收入5—8千元,高的上1万元;仁和区的晚熟芒果和盐边县的早熟西瓜等亩均收入达6千元以上。切实转变传统农业粗放型增长方式,以“节水、节肥、节药、节种、节地、节能”技术开发、示范推广和设施改造为重点,鼓励节水灌溉,推广旱作农业,发展农村沼气,治理农业污染,营造水土保持林,完善信息服务网。

  28日下午,我市2006年度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顺利通过省级验收。副市长郑学炳出席验收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