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笔者从市交通局获悉,米易县丙谷镇小河村村民修路积极性高涨,自筹37万元建设资金,投工投劳,群策群力,通村水泥路近日基本完工。
据悉,小河村位于丙谷镇南端,全村共有2200余人。小河村村道于2006年纳入全市农村公路建设项目,线路全长2.6公里,设计路基宽5.5米,路面宽3.5米,水泥砼路面,路面厚18CM。为增加道路的有限使用和美观,村民大会决定,道路两侧各增加50CM沙石路肩。项目建设资金来源由市补助、村民和社会筹资。整个工程于今年4月开工,10月完工。 以前,小河村全村村民全部靠一条窄窄的,弯弯曲曲的,陡峭的山路与外界联系,因道路状况极差,全村每年的芒果、枣子等水果和大量的早市蔬菜也由村民的双肩挑出去出售,除去运输成本外,所获并不大。雨天大多都只能呆在家里,而不愿去走足以陷进半个车轮子的泥泞路。交通的落后一直困扰着全村两千多村民。 2006年9月,得知各级政府将对通村水泥路进行建设资金支持时,村干部们心里亮起了一道曙光,马上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谈论交通落后的困境,畅想建成水泥路后的美好前景,公开建设水泥路的标准,投资数量,建设资金来源渠道,预计建设资金缺口等问题,让村民们畅所欲言,讨论修不修路、修什么样的路和修什么标准的路的问题,研究如何筹资、投工、投劳、如何调剂土地等方案。 村民们一下沸腾起来了,群情激昂,全部都强烈要求建设水泥路,彻底改变本村交通落后的状况,解决出行难问题,告别晴灰雨泥的历史!但当谈论到建设资金的缺口问题时,大家脸上一下变得凝重起来。按照县交通局的设计,全线2.6公里至少也要花76万元,除去省、市、县里每公里补助15万元外,尚有建设资金缺口37万元,要靠全村两千多村民来承担,每人要负担180元以上,这对并不富裕的村民来说,确实是个不小的数字。 沉默了一小段时间后,大家最后形成了统一的决定:一是因为是修自己用的路,所以此次改造公路占到的土地、青苗一律不给予补偿,二是人平捐资80元以上,三是鼓励大家投工投劳进行建设,捐献合格的建筑材料,四是群策群力,多方奔走,寻求建设资金支持,解决剩余的资金缺口。 项目确定后,村委会组织召开了村民大会,进行宣传动员,形成了村民大会决议,成立了公路建设领导小组,共由13人组成,领导小组下又分成项目协调小组,资金管理小组和质量监督小组。为加强工程建设管理,经村民大会决议,决定路基土石方工程由村委会自行租用机械,专门聘请专业技术队伍进行施工,村民参加工程建设。为更好地美化环境,更好地保证行车安全,决定在原设计的基础上增加1米的土路肩,把整个路基扩到5.5米。成立的三个小组认真负责监督管理工作,切实保证了工程质量和资金安全。 今年10月,全线基本完工。走在平坦舒适的水泥路上,看着满山的果树和甘蔗,群众的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