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动态 资源 企业 财经 旅游 文化

产品

放歌希望的田野

2007-12-03 10:42 来源:攀枝花日报 作者:李静 阅读
 大片的柑橘林挂满了沉甸甸的果实,一望无际的桑园绿意盎然,大棚内蔬菜长势喜人……盐边县以“七大基地”为主的现代农业发展势头迅猛。

  近年来,盐边县以特色农业为主抓手,以“七大基地”建设为总目标,按规模化经营、品牌化发展的思路,做大做强基地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等主导产业。着力培养天成丝绸、国圣茶叶等龙头产业,形成了龙头强产业、产业促龙头的良性局面。

  专业化——现代农业发展的“力量之源”

  犹记今年6月,笔者在惠民乡兴隆村采访时,看到公路两旁停满了前来运送西瓜的大货车。“大部分是成都、重庆、广元等地的客商,有些外地客商一次就拉走几十吨西瓜。”随行的乡干部这样告诉我们。今年,惠民乡种植的1833亩西瓜,产量达到5499吨,产值384.93万元。农民高建强自己摸索出来的西瓜嫁接方法,让他的4亩多西瓜整整卖了1万多元。如今,兴隆村已成为了西瓜种植专业村,不仅有“潓民牌”商标,还成立了西瓜协会。西瓜既是兴隆村的特色,也是乡里的主导产业。

  盐边县在发展现代农业中,本着专业化原则,走“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发展之路。以市场为导向,结合各乡镇的优势,进行科学合理规划,重点发展“桑菜果畜渔烟茶”七大农业主导产业,同时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发展了大批专业乡和专业村,如永兴的蚕桑、益民的脐橙、金河的芒果、和爱的蔬菜、共和的烤烟、二滩库区的水产、国胜的茶叶等。如今,盐边县16个乡镇都有了自己的主导新产业,7大基地带来的效益正在彰显。

  特色农业——现代农业发展的“助推器”

  近年来,盐边县以开发本地资源和发展特色农业为重点助推现代农业发展。

  9月是花椒成熟的季节,走进共和乡白草坪村,村民李发财正忙着采摘花椒,红彤彤的花椒映红了他忙碌的身影。他家种植的5.7亩花椒,去年收入1万元左右。

  地处中山区的共和乡气候宜人,生产的花椒以颗粒大、香味浓闻名,乡党委政府积极引导村民发展花椒产业。今年,全乡花椒种植面积已发展到6200亩,目前每斤花椒能卖到18—20元,预计产值150万元左右。单花椒一项,全乡农民年人均纯收入预计能增加170元。

  盐边县在开发各乡镇资源的同时,还积极引导农民把发展旅游业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充分挖掘特色农业的潜在价值。结合百里生态长廊精品线路,打造出红格昔格达、益民移民新村、渔门枇杷基地、库区网箱、格萨拉民族风情园、永兴古镇等一批观光农业示范点,为百里生态长廊锦上添花。

  新经济组织——现代农业发展的“坚强后盾”

  “去年,我种植的无公害蔬菜年收入5000元左右,今年我有信心实现收入翻番。”和爱彝族乡新华村菜农程元兴谈起今年蔬菜销售的喜人形势时,喜在心里。

  新华村是攀西地区唯一的国家级无公害标准化蔬菜示范基地,全村种植蔬菜上千亩。今年8月11日,程元兴和12户村民自筹资金在和爱乡新华村成立了有法人资格的“盐边县烂坝蔬菜专业合作社”。业务从蔬菜种植,扩大到组织生产、销售、培训、技术咨询等环节。

  盐边县在继续坚持“公司+农户”、“协会+农户”、“贸工农一体化”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的基础上,积极引进、扶持和培育龙头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和对农户的带动力。全县获得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称号的有7家,其中省级2家,市级5家。同时引导农民积极探索多渠道、多领域的联合与协作,发展以实现参与成员共同利益为宗旨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和专业协会。近年来,像“盐边县烂坝蔬菜专业合作社”这样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和专业协会如春笋般涌现。目前,盐边县在运作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和专业协会就有33个,绝大部分的农户进入了新经济组织网络,实现了有组织、有队伍、有场所、有章程、有活动的“五有”规范运作。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