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动态 资源 企业 财经 旅游 文化

文化

写作人老刘(2)

2006-02-16 14:57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毛文洪 阅读


评论家眼里的老刘

    作为诗人,老刘出版了《黑月亮》、《体验》、《高原》三部诗集。此外,他还有许多散见于各地报刊杂志上尚未整理成集的诗作。
    老刘的诗作很有成就,获得了许多奖,但他对这些奖项似乎并不在乎,我们跟他谈起时,最多他只说出诗集《体验》获得了四川文学奖。
    老刘的诗歌创作受到过许多方面的关注。著名诗人、《星星》诗刊前主编白航,四川大学中文系教授尹在勤,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刘士杰,著名诗人、青海省作协副主席昌耀,旅法著名诗人苣推斯,以及评论家张同吾、李平、秦玉明等,都对其诗作进行过评说。
    评论家们给了老刘的诗歌极高的评价。当代著名诗论家石天河教授认为,刘成东的诗“具有非常质朴浑厚的语言,很有感人的力量”。著名诗论家、山东大学中文系教授吴开晋说刘成东的诗“很有力度,艺术手法显然也新颖,比老一代诗人前进了一大步”。《中国20世纪纯抒情诗精华》主编辜正坤认为,刘成东的诗“情感极充沛,力度甚强……确为中国诗坛上的又一朵奇葩”。当代著名诗论家、《诗探索》主编吴思敬认为,刘成东的诗歌“尤有味道,显出不凡的功底及不断求新的创造精神”,并赞扬作者“是一位极具潜力的诗人”。名家的评论,无疑为我们提供了认识老刘、研究老刘诗作的参考。


结 尾

    在即将结束本文时,我们还想提及老刘的几篇散文:《攀枝花看花》、《五月的苏铁》、《拾梦明珠海》、《中国西部奇观:攀枝花七绝》、《攀枝花六尊雕像》。前三篇已经被攀枝花电视台制作成专题片,被当作攀枝花的城市名片,在攀枝花电视台轮流反复播放,为提升攀枝花城市形象,正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后两篇充分显示作者对攀枝花冷静深沉的思考的文章,分别在《森林与人类》、《四川文艺报》、《攀枝花日报》、《攀枝花晚报》、《攀枝花文学》等报刊上发表后,均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同时,我们也想随文传递笔者刚刚获得的两个信息:一是攀枝花电视台最近又将摄制老刘的新作《攀枝花:别称最多的城市》,二是老刘协助盐边县打造“大笮文化”品牌而承担特邀主编的四卷本大笮文化丛书《笮山若水》即将出版。相信在攀枝花紧锣密鼓创建国家级优秀旅游城市的活动中,利用倾注了老刘攀枝花情结的文章摄制的电视片和系列丛书《笮山若水》,在宣传攀枝花,促进攀枝花的“创优”进程,必将起到难以替代的作用。
    老刘曾经说:“或许,我们永远与诺贝尔文学奖无缘;或许,矛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与我们尚有长长的难于抵达的距离;可是,文学创作水平要提高,文学之路要更上一层楼,这已经是我们无法回避的追索。”
    正因有了这样的理念,所以就有了老刘对于文学的无怨无悔。
    于是,同攀枝花的众多建设者一样,老刘在这座全国惟一以花命名的城市中,“挽着风雨和晴明/把每一条小路走成通衢大道/从一个台阶到另一个台阶/从一次黎明到又一次黎明”。
    (写于2005年8月11日)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