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出务工兴起的早期,农村的男子出门打工最实在的一个目的就是挣钱回家娶媳妇。而今天,当数以万计的青年男女离开长年生活的环境,踏上打工的路途时,他们的婚姻又将面临怎样的状况呢?
骗来的爱情 与过去的农村人相比,青年农民工有了不同的经历,和从小熟悉的农村疏远了,城市文化的影响让他们有了更接近城市人的想法,但是,农村文化背景,传统的婚姻观念并不见得能在一夜之间发生变化。 比较而言,选择同乡或者务工处的当地人结婚,这类婚姻相对来说要稳定一些。而如果双方都是流动人口的婚姻,则有些许不稳定的因素。 1995年,仁和区南山公路建设,会理县李老板带一子一女前往承揽工地务工。工地聘用会计的聪明会道博得了老板女儿的芳心,二人坠入爱河。而老板儿子经常随父到储蓄所存、取款,储蓄所聘用营业员又相中了老板的儿子,通过交谈,女营业员下定了决心,辞去营业员工作到工地打工,工程尚未结束,两对年轻人已办理了结婚登记。但后来,女营业员和工地会计才知晓李老板负债累累,宅基地和房屋早已被抵押出去。老板女儿和儿子连片瓦都没有,女营业员不得不从娘家亲戚处筹钱建房,工地会计为安身则走上盗窃犯罪道路,获刑两年。 新婚生活难经考验 在婚姻之后,摆在面前的还有更为现实的事:生养子女。贫贱夫妻百事哀,在现实的压力之下,生活的道路变得更为坎坷和艰难。 盐边县择木龙乡的女青年刘某2000年随同乡姐妹到广东一家电厂打工。厂方安排刘某与一熟练工领班同班组,由该领班传授技术。久而久之,刘某对领班有了好感。二人很快走进了婚姻的殿堂。刚开始,两个人的小日子还算过得去。但是,在孩子生下来以后,生活的重担压在他们肩上,日子渐渐过得拮据。两个人开始闹矛盾。去年年底,两人分了手,刘某带着孩子回到了娘家。 像刘某这样的情况,在农民工中还不少。许多人生了孩子以后,把孩子交给家里的人带着,自己继续出门打工,根本无法照顾到子女。而能够带孩子进城上学的大都是少数经济状况好的一些农民工,相当一部分在建筑工地、生产企业和服务行业工作的农民工,则根本无法兼顾婚生子。 婚姻质量接受质询 农民工外出务工的同时,家庭生活也开始面临新的局面。有调查显示,外出务工的家庭容易造成农村夫妻出现矛盾。在众多的影响因素中,占第一位的是外出打工人员一般年收入提高了,与在家乡的收入反差强烈,导致人生观、价值观发生变化,造成夫妻关系不和谐;第二,农村离婚频率较高的年龄段为30岁、40岁,这一代人多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早婚,其中一方一旦出走,便会重新审视情感、婚姻和家庭,给原有婚姻带来不稳定因素;第三,外出务工夫妻长期两地分居,缺乏必要的沟通,久而久之感情疏远,很难经得起冲击。婚姻质量走低在所难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