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动态 资源 企业 财经 旅游 文化

文化

高扬金沙江文化旗帜 打造攀枝花文化品牌

2007-04-20 11:38 来源:攀枝花日报 作者:段渝 等 阅读

攀枝花市金沙江文化专题研讨会发言摘登

  段渝(省社科院历史研究所所长、教授、研究员)在金沙江广袤的流域内,自古以来就有不少民族在其中活动居息,有众多民族文化在其中生长交融,形成多族共居、共同开发的历史发展格局,为金沙江流域的开发和金沙江文明的演进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金沙江流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从中国文明多元一体形成和发展这样一种历史的观点来看,金沙江流域的文化与文明无疑是其中重要的一元。它不仅源远流长,内涵深厚,而且具有十分鲜明的流域特征和丰富多姿的文化形貌,并以此区别于其他流域或地域的文化。因此,对于金沙江流域文化的研究,事实上是对中国文明多元一体形成和发展的研究,并将以其富于特色的地域文化成果,丰富中国文明多元一体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内容,深化我们对于各族共创中国文明史的认识。不言而喻,金沙江流域文化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理论价值。

  金沙江文化概念的提出,目的在于通过对金沙江流域各族所创造的各种文化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考察,分析各个民族群体适应金沙江流域生态环境,并从中发展出开发这一环境的各种能力和观念(包括技术、政治组织、宗教、艺术等等)的过程及其特点,从中总结出在这一特定自然和社会环境条件下文化互动演变的动力及其机制,从而为西部大开发准备必要的历史学、考古学和民族学资料,提供历史上金沙江流域开发的经验和教训。因此,金沙江文化这一命题的提出,不但具有深刻的学术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所谓金沙江文化,是指金沙江流域的文化。正如长江文化、黄河文化一样,金沙江文化是一个流域文化的概念。

  从文化史的演进而论,金沙江流域与其他大河流域一样,在进入青铜时代以前,先后经历了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这是金沙江流域的史前时代,也是金沙江文化的起源时代。

  如果从古人类和最古文化的出现算起,那么金沙江支流龙川江旁发现的元谋猿人及其使用的石质工具,意味着金沙江文化的初现,距今已有170万年的历史,那同时也是人类历史的初曙。在那以后,金沙江流域还先后出现了早期智人昭通人、晚期智人丽江人、昆明人和筠连人,同时旧石器文化也得到初步发展。不过应当指出,金沙江流域的旧石器文化还仅仅是点状分布的,没有形成任何地域类型,而金沙江流域文化从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的过渡过程也是不清楚的,攀枝花回龙洞以及元谋盆地出土的细石器,既不与金沙江旧石器早、中期文化同源,也不与金沙江新石器文化有必然联系。所以,金沙江文化,作为一种流域文化来说,固然其初始阶段可上溯到距今7000年到170万年前,但在这个阶段内,一方面,各个地点的古文化在形态上均未形成地域内的组群关系,彼此之间在空间形态上表现为不连续的地域分布;另一方面,它们与后来的文化在时序上也不是连续发展下来的。空间形态的不连续性和时间序列的不连续性,表明发生时期的金沙江文化还没有达到稳定化程度,还不具备流域形态。但同时也意味着,金沙江文化从其起源时代起就表现出多种文化进退、出入的复杂特征。从这个意义上说,起源时代的金沙江文化又为新石器文化及以后的文化特征开了先河,而多种文化在金沙江流域进退、出入与交融,便成为自古以来金沙江文化最显著的特征。因此,从特征这个角度来看,金沙江文化又体现出极顽强的发展连续性来。

  王文君“金沙江文化”这个命题的提出,是一个高屋建瓴、惊世骇俗的文化学壮举。联想到前不久媒体宣传的“金沙江下游经济圈”,“金沙江文化”的提出就更显出决策者的政治敏感和文化嗅觉的敏锐。

  事实上,攀枝花所处的金沙江一带,上承昆仑山的山脉、水脉和人脉,孕育了属于昆仑文化种群的诸多民族,是邛笮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它北与巴蜀文化为邻,西与藏羌文化为伴,成为四川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西南地区民族历史文化不可忽视的基本对象。一百多年来,西方的人类学家们早就注意到这块文化沃土的研究价值,先于我们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就把研究的触角深入到民族腹心地区,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

  攀枝花作为自北而南的西南驿道和自西而东的金沙江的交汇点,是一个时间与空间、历史与自然巧妙结合的坐标。它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为千百年来中华民族迁徙、融汇、交流、和合的理想场所,其历史迁延的悠久性,历史事件的典型性和历史人物的代表性,民族迁徙的久远性,民族种群的原生性,民族文化的多样性等等历史学、民族学、人类学现象,在西南地区甚至中国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意义。可以毫不客气地说,攀枝花的得天独厚,不仅仅表现在钢铁钒钛方面,也表现在民族历史文化方面,我们应该为自己拥有这份宝贵的文化资源而高兴。我们希望“金沙江文化”理念的提出能够激发领导层对攀枝花地域文化的重视,增强攀枝花的文化自信心,像经济实力一样,使攀枝花在地域文化的研究和发展中也能够展示自己的超强实力。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相信“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教条,把文化作为经济的点缀和陪客,以此误导了社会发展的基本走向,付出了许多不必要的学费。我们已经走了许多弯路,丧失了许多时机,千万不能再虚与委蛇了。我们非常高兴地看到,攀枝花这一次走在了大家的前面。攀枝花作为金沙江流域的一个具有特殊地位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我们有能力有条件也有义务在区域文化研究方面作出自己的贡献,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我们相信,有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高度重视,我们一定能够在金沙江文化的研究方面引领潮流,创立属于攀枝花自己的文化流派。

  吴宏放(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教授)组织开展对金沙江文化的研究,不仅是攀枝花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而且也是促进攀枝花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的力量源泉。

  关于金沙江文化的内涵。金沙江文化作为一个完整的概念提出,它本身带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因此,我们研究金沙江文化的内涵要充分体现这一点。我认为,金沙江文化是金沙江流域孕育和生长的融地域特色、民族特色、历史和人文特色为一体的文化概念。金沙江文化内涵的基本点应包括:(1)金沙江文化是金沙江流域形成的独特地域文化;(2)金沙江文化是多民族共同创造的文化;(3)金沙江文化是历史文化的延续和发展的文化;(4)金沙江文化是现代人文特色鲜明的文化;(5)金沙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于金沙江文化的特点。金沙江文化既有历史的延续,又有现代的拓展;既有传统文化的精华,又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既有丰富的内容,又有多彩的形式;既有普适的文化精神,又有独特的文化个性;既有博大的包容,又有广阔的开放;既有共同的创造,又有共同的分享。因此,我认为,金沙江文化的特点主要有:一是独特的地域性。金沙江文化是金沙江流域地区形成的特色文化。二是鲜明的时代性。金沙江文化不仅是历史文化的延续,而且更体现了攀枝花现代工业文明所蕴含的文化内容。三是创建的人民性。金沙江文化是广大劳动人民共同创造的成果。四是博大的包容性。金沙江文化包容了多民族文化、移民文化、历史文化、现代文化等。五是广阔的开放性。金沙江文化不只是固守本土文化,而是不断地以开放形式吸纳一切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丰富和发展自己。六是成果的共享性。金沙江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不仅有文化的个性或特殊性,而且在今天和谐文化建设中更包含一种普适的文化理念、文化精神,因此,人民群众建设金沙江文化的过程同时也是分享金沙江文化的过程。金沙江文化发展成果,就是人民群众的共享成果。

  郑庆生攀枝花文化是在攀枝花开发建设大规模移民过程中积累和形成的,以攀枝花精神为核心的创业文化;是在中国西部先期开发中,在中国由农业国走向工业国的早期过程中形成的现代大工业文化;是在现代移民文化与古代移民文化,工业文化与多民族地域传统文化的碰撞中形成的民族融合的和谐文化。

  对攀枝花文化的这一基本表述包含以下几层意思:

  1、攀枝花文化是一种创业文化。它是在攀枝花建设初期逐步形成并不断发展的,这种创业文化渗透到攀枝花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的各个层面,体现在城市开发建设的各个阶段,贯穿于市民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道德规范,以及科技、教育和文艺创作中。攀枝花创业文化的核心是攀枝花精神。

  2、攀枝花文化是一种现代大工业文化。攀枝花的开发是中国西部大开发的先声,是在中国西部落后的农牧和农耕区域发展起来的现代大工业文明的一个亮点。以国有大中型企业为主体的企业文化是城市大工业文化的主体。

  3、攀枝花文化是一种在中国多民族杂居地区民族融合的和谐文化。民族融合文化的最大特点是它的包容性,这集中体现在攀枝花的地域文化、社会文化、饮食文化、风俗文化、语言文化等方面。不同的民族、不同的风俗习惯、不同的语言、不同的爱好,同处于一座城市、一个社区、一个村落、一幢楼房、甚至一个家庭中,大家平等相待,和谐相处。不同的文艺表达形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都得到尽情的展现和发挥。这就是我们在攀枝花城乡所能经常看到的普遍现象。这种民族融合的和谐文化是构建现代和谐社会的文化基础。

  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一座城市坚持什么样的文化方向,推动建设什么样的文化,鲜明地反映出这座城市的党委、政府和人民的理想、信念,决定着这座城市的兴衰成败。

  攀枝花作为一座年轻的工业城市、移民城市和处在特殊地理环境中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其文化建设的战略任务应该是:以开拓、奉献、现代、多元为发展定位,争取用一、二十年时间,把攀枝花市建成以创业文化为核心,以现代工业文化为品牌,以多元文化融合为特色,文化艺术繁荣,文化氛围浓郁,文化特色鲜明,文化功能完备的中国西部现代文化名城。要完成这一战略任务,当前要坚持不懈地抓好两个主要问题:一是改造城市环境,重塑城市形象;二是疑聚城市人心,重树城市精神。

  我们应该像关注经济一样关注文化,我们应该像抓经济一样抓文化。当攀枝花文化建设取得新的更大成果之时,也就是攀枝花经济建设大发展之日。

  马晓凤(市文化局党委书记、局长)打造城市文化品牌,彰显城市文化个性,是当前城市建设、经营、发展的内在要求和主要任务。通过对近些年文化研究和文化建设的实践分析,我认为我市在品牌文化建设方面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首先,要明确城市文化定位,把握品牌主调。文化是人的关系的总和,有什么样的人群就有什么样的文化。攀枝花现阶段的主体人群是现代移民,现代移民文化毫无疑问是攀枝花现阶段的主体文化。不同的移民人群其文化的形态和精神内涵是不同的,攀枝花的移民文化有攀枝花独特的格调和精神特性。攀枝花市地处雅砻江和金沙江交汇点上,位置特殊,环境独特,鲜花四季,阳光灿烂;攀枝花人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积极进取、乐观豁达、包容开放。这是一座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都很阳光的城市。阳光不仅是攀枝花宝贵的自然资源,而且是攀枝花的文化主调。我们应该大力唱响阳光攀枝花。

  其次,要树立品牌理念,制定品牌规划。要把创建城市文化品牌纳入城市文化建设的总体发展规划,为城市文化品牌提供政策制度上的支持。要把分散的文化产品、行业组合起来,把各种文化资源整合起来,形成产业开发的优势。对已经形成品牌优势或具有重点品牌潜力但未形成品牌优势的一些资源,要重点整合、重点突破;对于具有潜在优势但没有很好整合的文化资源,要统筹规划,系统挖掘。攀枝花地域文明非常悠久,经过多年研究,金沙江文化被认为是最合适的选择,应该是我市必须下大力气重点打造的文化品牌。近年,川滇两省的文化学者深入进行了金沙江文化研究,形成了广受认同的金沙江文化成果。对于志在成为金沙江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攀枝花来说,金沙江是母亲河,金沙江是最著名的地标,金沙江是最重要的文化符号。金沙江文化是金沙江赐予攀枝花的最珍贵的财富,是攀枝花文化之根。攀枝花作为金沙江上最灿烂的一颗明珠,应该当仁不让地扛起金沙江文化大旗。

  其三,要注重建设,落实发展措施。一是加强城市文化设施建设,打造品牌硬件,形成直观文化品牌,提升城市文化实力和形象。二是加强文艺创作,推出攀枝花原创精品力作。三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吸引和网罗一批创作、表演、经营、管理方面的能人贤士,壮大品牌建设力量,形成智力优势。四是运用市场手段创建城市文化品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