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动态 资源 企业 财经 旅游 文化

文化

《舌尖上的中国》:生活和情感的寄托

2012-05-29 16:35 来源:四川日报 作者:姬少亭 王珏玢 阅读

   这个片子最打动我的地方,就是通过美食讲述一个个普通人的故事……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让许多观众了解到传统美食的可贵和食物蕴含的人情味。

    味蕾记忆

    《舌尖上的中国》播出,“吃货”们守在电视机前,一边被诱人美食勾得直咽口水,一边为质朴的人情故事感动。

    许多很少看电视的年轻人为了它打开电视。28岁的王昕是万千铁杆观众之一,这个离开家乡西安到北京工作的女孩称,在纪录片里找到了“家乡的味道”。

    “这个片子最打动我的地方,就是通过美食讲述一个个普通人的故事。它让我回到了童年,看到了妈妈做的饭。”她说。

    “味蕾上的记忆最顽固。许多人功成名就,远赴他乡,但仍然有一个‘故乡的胃’,这是这部片子能吸引人的重要原因。”《舌尖上的中国》总导演、美食专栏作家陈晓卿说。

    很多观众是先被片中的美食征服了胃,继而被浓浓的人文情怀深深吸引。

    饮食文化

    这部7集纪录片由普通的中国人的故事交织而成。

    纪录片每集一个主题,透过原料、主食、贮藏、烹饪、生态等窗口展现食物给人们生活带来的饮食、伦理等方面的文化。

    《舌尖上的中国》引起的反响出乎主创人员意料。中央电视台纪录片频道总监刘文介绍说,《舌尖上的中国》收视率较以往同时段播出电视剧超出30%。

    更让他们意外的是,许多年轻观众“离开”电脑坐到电视机前。有网友戏称这部纪录片是“减肥者的灾难”,在午夜播出是对“肠胃的煎熬”。

    《舌尖上的中国》热播引发连锁美食效应。淘宝网最新数据显示,该片播出后,片中介绍的美食在淘宝网的成交量猛增,一些“冷门”特产的搜索量增长了百余倍。

    “我们不想把观众群仅仅锁定在 ‘吃货’。我想任何一个拥有5000味蕾以上的正常人看到诱人的美食都会产生生理反应,因此我们竭尽全力把片中的食物拍得鲜美诱人。”陈晓卿说。

    有网友模仿纪录片名称创造 “舌尖上的清华”、“舌尖上的四川”等话题,讨论母校以及家乡的美食。

    “在《舌尖上的中国》里,我们试图通过美食向世界展示一个变化的、现实的中国。”陈晓卿说。

    纪录片第六集,老婆婆腌豆瓣酱的情节让王昕想起了自己的姥姥。

    “姥姥姥爷每年冬天会用苹果、西红柿和红辣椒做辣椒酱,从选料到做出成品,过程非常复杂。每次就那么一小瓶,却装满了他们对我的爱和思念。”王昕说。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