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财政赤字占GDP的比例,3%是安全边界,但现在除了中国,几乎世界上所有主要经济体都超过了这个数字。 所以这场危机并没有结束,希腊债务危机只是冰山一角,全球经济增长仍然乏力。 理财周报:正在持续的危机,对中国来说意味着什么? 梁信军:这场危机让全球的经济分工格局在调整,全世界范围的资源、资金的分配模式也在发生深刻的改变。发达经济体面临持续的危机,而新兴国家的稳定和增长,已经越来越多地被全球投资者所接受。 有很多机构预测,到2020年,中国的经济总量会从第四变到第三,仅次于美国和欧元区。中国经济总量上增长非常之快,而名次进步最快的将是印度。所以,无论是讨论产业发展还是投资机会,都要关注中国和印度。 理财周报:中国经济会持续增长,这在全球范围内已被多数人认可。那中国会出现哪些不可多得的投资机会? 梁信军: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需要弄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趋势。我们必须要认识到,中国将迅速且不可逆转地进入到内需驱动阶段。这个结论是有依据的:一是由于金融危机的因素,会导致1-2年内外商投资、外需持续减弱,比如作为中国主要出口目的地的美国、欧洲、日本(占我们出口的50%以上),他们的需求在减弱,消费模式在改变,短期内难以逆转;二是中国自1978年开始市场经济改革以来,经济自身的发展规律使然,中国像全球大多数经济体的历史发展进程一样,进入了工业化驱动之后的消费驱动了,三是中国人口结构的变迁、人均收入的增长,以及农村消费的崛起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四是资源环境约束、政府政策导向推动。 从全世界几千年的发展进程来看,几乎所有国家的经济发展都会经过几个发展阶段:一是要素推动型阶段,有什么资源就发展什么。体现在中国是1978到1998年这二十年,主要靠劳动力流动性加强推动、辅以房产流转、银行商业信贷出现带来的资金流转等生产要素的驱动。其背景是改革开放和市场化进程,农村劳动力解放,可以到城市打工,以及商品房的出现、“拨改贷”,受益的主要是劳动力密集型行业、房产、银行业。 第二个阶段是工业化驱动,在中国,是从1998年到2010年,体制上主要依靠产权改革,受益的为重化工业、能源、原材料与基础设施。那个时期的明星行业,毫无疑问是造船、炼钢、化工,还包括能源、矿产资源等。 第三个阶段就是消费驱动,中国目前已经进入这个阶段了。这个新的发展阶段,会伴随分配机制的改革,就业人口收入增长,城镇化程度提高,最终推动内需在未来相当长时间内保持在大大高于GDP成长的15%-17%的年成长率。 当然今后若干年,中国也必将会显现出向金融消费驱动的趋势。 5年内成第二大消费国,品牌走俏 关注消费和消费升级,消费品本身、有品牌的消费品,为消费品服务的媒体、网络、广告,为消费服务的物流、渠道等 理财周报:说到内需,一个很流行的观点是,收入分配机制改革难,拉动内需见效慢。您怎么这么乐观? 梁信军:一来中国人均收入持续增长,从2000年到2009年十年间人均收入的复合增长率达到11.8%,这是中国能够进入内需驱动型发展阶段最根本的原因。其次中国的农村人口占了全国的53%左右,他们在2008年人均年收入达到了6000元,而且还在持续上升,可以带来未来近十年的消费的高增长。就像已经为中国内需贡献68%的城镇居民,在10年前人均收入达到6000元时,就曾带来整个中国内需的高速增长。 另外,人口结构的变化不容忽视,全中国的人口,将近45%是在1963年前后7年出生的。就是我们所谓的“婴儿潮”。从2008年开始,“婴儿潮”一代的第二代都进入了黄金的消费年龄,他们和父辈、祖辈不同,不但敢于负债消费,还敢于和能够花父母和爷爷奶奶积累的储蓄。 还有就是城市化的驱动,也很强劲。依据国家远景规划,到2020年,中国城市化率将达到约55%的水平。从现在到2020年,中国将新增城市人口约1.53亿人。他们从农村进入城市,要融入城市人的生活方式,会有新的消费产生,要买房子、家电、卫生教育。另外还有政府的政策导向。 从这几点来看,未来十年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以消费驱动为主的新阶段,是不可逆转的。 理财周报:未来消费的爆发性增长会带来多大的投资空间? 梁信军:中国巨大的消费市场,全球资本都在觊觎。到底有多大呢?我们先看一下全球消费市场格局:全球目前主要的国内个人消费市场,美国有将近10万亿美元,欧洲大概有7.8万亿美元,日本约3万亿美元,中国排第四在2万亿美元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