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从1998年到2008年十年间,消费龙头美国的复合增长率只有3.9%,而日本是零。而按照过去十年中国12.1%的增长速度,五年之内会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消费国,市场总量相当于美国1/3到1/4,达到约5万亿美元的水平。当然其实我认为未来五年的速度会大大高于过去十年的复合增长率的,很快就可以看到中国的内需市场跃升到国际主要的地位。 理财周报:消费概念包罗万象,投资机会主要会在哪些领域? 梁信军:中国的消费模式在改变,从生存保障型逐步到发展和享受型。从投资角度说,用长达十年的眼光看,应该更多关注跟中国内需消费关联的行业,消费和消费升级。这里面包括消费品本身,有品牌的消费品,为消费品服务的媒体、网络、广告,为消费服务的物流、渠道等等,也包含医疗、医药、商业网络、房地产跟金融等等。由于中国的全球制造大国地位没有改变,资源类在中国也会长期看好。 如果中国未来十年GDP的成长率能平均在6%到7%的话,我非常相信基于个人消费的中国内需,会在15%到17%,大概相当于GDP的2.5到3倍。品牌产品的增长,肯定会超过内需的增长。服务于品牌塑造的行业,成长甚至会超过品牌本身。品牌如果是19%,那么服务于品牌塑造的行业,甚至可以到20%,甚至21%、22%,包含媒体、商业推广、广告。 上游被迫转向全媒体,广告空间大 今年中国广告市场总量达到5600亿元,5-10年间增长率也许会达到15%甚至是20% 理财周报:为品牌服务的行业中,您怎么看媒体行业? 梁信军:目前媒体面临着深刻的挑战。传统媒体的挑战,首先是来源于受众的改变,越来越多媒体受众把空闲时间花在手机上,花在网络上,而不是花在电视跟报刊上。另一个特点是花在社群中,社区社群内的影响力非常大,口碑传播很快。 其次源于成本的上升:媒体的版权成本、人力资源成本在逐年提高;印刷、纸张的成本和发行成本也逐年攀升。 所以我们相信,媒体的形态不仅在往电子版转型,更多情况下,媒体被迫要转往一个全媒体概念,要尽量覆盖受众的关注时间。这是媒体的投资者、媒体人在琢磨、在头疼的问题,面临的挑战。 理财周报:传媒行业面临巨大挑战和转型压力,对广告行业意味着什么? 梁信军:新的传播手段当中,有一部分目前可能在受众里面只有10%-20%关注份额,以后可却会成为高比例关注度的强势媒体。对于广告公司来说,这非常重要,跟媒体打交道的方式可能很快会发生改变:有一部分强势媒体你不必对它点头哈腰了,有一部分现在不重要的媒体,未来可能成为强势媒体。 从客户需求来看,广告主的品牌需求程度会大大提高,尤其是本土品牌对广告的投放需求,越来越强烈。但是很多广告主对新的媒体传播渠道严重不熟悉,他不知道要选择什么,但已经感觉到光电视、报纸不行。网络能不能做,做到哪里,他不清楚;除了网络还有什么能做,他也不知道。另外,现在越来越多的广告主开始尝试用效果可测量的广告方式。你传递到有效客户了,我付钱,很多人开始尝试这些东西。这对广告行业来说,是挑战,更是机会。 理财周报:据我所知,国内广告企业小散乱,像省广股份这样的4A公司还不多。您觉得广告行业的投资机会有多大? 梁信军:从1981年到2008年,中国广告行业年均增长约31%,增速远超过GDP。中国在全球广告市场的占有率也从2006年的5.0%上升至2008年5.5%,2007年中国成为全球第五大广告市场,预计今年可能超越德国晋升为全球第四,总量达到5600亿元。有一个中介组织预测,在未来的三年中,中国的成长大概是6%多。我个人的观点,也许他的预测是偏悲观的,我预测5-10年间中国的广告市场增长率也许会达到15%甚至是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