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动态 资源 企业 财经 旅游 文化

动态

在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和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2006-03-31 08:39 来源:攀枝花日报 作者:佚名 阅读
市委副书记、市长孙平

  (2006年3月23日)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召开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和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动员大会。会议的主要任务是:研究部署我市“双创”各项工作,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明确奋斗目标,动员全市干部群众迅速行动进来,集中力量,克难攻坚,实现国家卫生城市和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目标。刚才,祖芸同志、赵辉同志分别代表市委、市政府和指挥部就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和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工作作了安排部署,提出了明确的工作要求,攀钢(集团)公司、学生和市民代表也发了言,他们的发言讲得非常好,都强调一个问题,那就是“责任”。一个城市的环境和卫生是这个城市所有单位和个人的责任,如果每个人都承担起这份责任,这个难题就可以解决。尤其是陈勇副总经理专门讲到攀钢要负责任地履行好“创模”和“创卫”的职责,希望全市所有的企事业单位所有市民都向他们讲的那样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再大的难题、再大的困难我们都可以解决,没有解决不了的。刚才,省环保局邵志军巡视员代表省环保局对我们“创模”、“创卫”提出了要求,也给了我们非常大的鼓励。希望大家按照祖芸和赵辉同志提的要求抓好落实,希望全市所有单位和全市所有市民都承担起在创建中应该承担的责任。下面,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就“双创”工作提几点要求。

  一、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开展“双创”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当前,我市面临着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在区域经济竞争日趋激烈、竞相加快发展的情况下,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和环保模范城市对于攀枝花来讲意义十分重大。

  (一)开展“双创”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

  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核心是统筹、和谐、可持续发展。建设城市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我市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环境的压力还会继续加大,环境问题已经日益成为制约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我市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必须牢固树立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理念。市委、市政府决定用三年时间把攀枝花建成国家卫生城市和环保模范城市,全面提升城市环境质量,这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具体行动,对于我市实现追赶型、跨越式发展意义重大。

  (二)开展“双创”工作,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资源型城市如果不加快结构调整,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结局只能是“输出资源,留下污染;输出财富,留下贫困”。攀枝花现有产业结构,受交通和环境容量的严重制约,限制了就业和群众收入水平快速增长,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不尽相符。2005年全市工业废气中SO2排放量超过10万吨,国家环保总局核定的我市SO2排放量为6万吨。环境承载已无法满足我市对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同时,存在产业链短,单位产量产品价值低等诸多问题。结构和增长方式的不合理形成了非环境友好型的发展模式。如何使用有限的资源,使脆弱的生态环境承受住快速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已成为我市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大战略课题。落后就要挨打,我们必须加快发展,而加快发展受到环境制约,这就是我们面临的一对矛盾,发展是必须的,发展可有多种路径和多种模式,现在我们要求选择一种符合环境容量、符合人与自然和谐、符合广大人民利益新的模式。这样,就可以保证我们在发展的同时促进环境友好,开展“双创”就是要迫使我们自我改革、自加压力,转变增长方式和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增长模式从粗放型、外延式向集约型、内涵式转变,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为此,我们要切实把“创模”作为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以结构调整促发展,为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创造条件,促进攀枝花可持续发展。

  (三)开展“双创”工作,是增强市民城市归属感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经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我市的人居环境在逐步改善,从2001年的53.3%到去年空气质量又回到53.9%,期间在不断下滑,情况最糟的是2004年降到16%,去年通过努力证明我们可以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保证城市环境质量的提升。所以,这一对矛盾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是可以解决的,尽管难度很大,目前来看,去年由国家环保总局通报的全国十大空气污染城市的“黑帽子”,像一座压得我们喘不过气的大山虽然搬掉了,但是我们的环境质量不容乐观,我们现在的排名尽管退出了倒数第十,但我们离倒数前十位的位置还是很近,如果说我们维持现状,对去年的成绩沾沾自喜稍有不慎我们又会戴“黑帽子”。目前,弄弄坪、河门口已无环境容量,可吸入颗粒物(PM10)超标1.2倍,徐家渡、水文站、金江水厂的粪大肠菌群、铁、总磷均有超标,去年酸雨频率为25.8%。人居环境不佳,市容环境不如人意,已成为市民归属感不强,家园意识淡薄,城市“过客”现象严重的最主要原因。通过开展“双创”工作,加强环境整治力度,大力实施污染治理,积极建设、保护“天蓝、水清、地绿”的自然生态环境和干净、整洁的城市卫生环境,必将有效增强市民的城市归属感、认同感,使我市真正成为宜居城市和美好家园。

  (四)开展“双创”工作,是提升城市品牌形象的重要载体

  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是“含金量”很高的品牌,它体现了一个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科技、环境等综合实力,是一个地方最有感染力和说服力的重要标志,是一幅最大、最吸引人、最有效的“形象广告”,是进入国内国际市场的重要“绿色名片”,对这个城市非常重要。对攀枝花的印象,我接触了非常多的客人,没有来过的都认为攀枝花是一个工矿区,工矿区的背后无非就讲攀枝花是一个灰尘遮天闭日,污染严重,水流浑浊,很多人讲,来到攀枝花后改变了对攀枝花的印象,但是我们要意识到,到攀枝花亲自来看一看的是我们中国人中的极少数,换句话说,中国人中还有多数人对攀枝花的印象仍是工矿区概念,因此攀枝花的形象并不佳。攀枝花很有名,几乎所有的中国人都知道攀枝花,但是名气的背后往往是负面的,如果能有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称号,其它用不着多解释,就凭这两块牌子我们就可以宣传攀枝花,就可以提升攀枝花的形象,就可以改变攀枝花在世人中的负面影响。因此,开展“双创”的过程,是一个优化城市环境、完善城市功能的过程,是一个增强居民素质、提高生活质量的过程,更是一个向世人展示攀枝花、宣传攀枝花、提升攀枝花知名度和美誉度的过程。通过“双创”,必将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树立起文明开放、阳光生态的攀枝花形象,加快我市向现代化大城市迈进的步伐。

  二、认清形势,坚定“双创”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把攀枝花这个全国十大污染城市创建成为国家卫生城市和环保模范城市,并不是哗众取宠,不是搞政绩,搞形象,而是建立在对我市发展现状的科学分析基础之上,没有环境容量,我们怎么发展?我市“双创”已具备一定的基础和条件,只要我们把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调动好,把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好,把各种机遇和有利条件利用好,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和环保模范城市。

  第一、我们有较好的基础条件。去年,通过“迎冬旅、创国优”,我们实现了基础设施大改善,管理水平大改进,城市品位大提升,整个城市基础设施和环境保护水平向前推进了5年时间。空气质量和人居环境明显改善,2005年市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53%,今年前两月市区环境空气质量达到75%,这两月应该说是环境空气质量最不好的,但是我们达到了75%,我们摘掉了全国十大空气污染城市的“帽子”。通过“迎冬旅、创国优”,凝聚了人心,增强了信心,振奋了精神,这不仅为“双创”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也为“双创”的顺利实施开了个好头、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二、我们有较强的经济实力。近年来我市经济快速增长,财政实力显著增强,2005年全市实现地方生产总值248亿元,完成地方财政收入20.52亿元,预计近三年还会有较快增长,这为“双创”的项目建设、工作开展提供了必要的经济支撑。

  第三、我们有宝贵的外部机遇。去年,攀枝花市被正式列为联合国人居署“可持续城市计划(SCP)第二轮中国可持续城市推广计划”的试点城市,前几天攀枝花市城市咨询大会的召开,为我市通过城市环境规划和综合管理方法及过程的有效实施,解决城市综合环境问题提供了一个好的机遇。

  第四、我们有坚实的群众基础。“双创”活动的目标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得民心、顺民意,是对当代人民负责、为子孙后代造福的民心工程,应该受到广大市民的拥护和支持,而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我们力量的源泉。

  第五、我们有坚强的组织保证。去年的“迎冬旅、创国优”对我市干部队伍是一次大检验、大考察、大锻炼,去年我们面临的难题与现在相比难题并不少、难度并不低,但是在去年这个过程中,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我们的干部经过了锻炼、经过了考验,造就了一批想干事、能干事、能干成事的干部,我们相信有这支好的干部队伍、有大家齐心协力的精神,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完成不了的目标。

  总之,我们要牢固树立机遇意识,充分利用双创这个平台,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定信心,振奋精神,扎实工作,确保双创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三、突出重点,全力推进“双创”工作深入开展

  目前,对照“创卫”“创模”考核标准,我市还有比较大的差距,有些差距还非常大,还需要加大投入,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我们有信心并不是说我们要盲目乐观,并不是说我们有了精神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问题还需要我们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通过干、通过创造来加以解决。我市“双创”工作还存在较大差距,如市民对城市环境卫生满意度、单位GDP能耗和用水量、全市API指数、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等还达不到要求。对此,我们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以创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为目标,全面改善城市卫生状况和生态环境,进一步提升攀枝花城市形象,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和环境持续协调发展,确保2008年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和环保模范城市的考核验收。具体工作中,要以“七大工程”为抓手,全力推进“双创”工作。

  (一)以大气污染防治为重点,大力实施“蓝天工程”

  改善大气环境质量,解决重点区域的环境污染问题,是“创模”的关键指标,必须重点治理。2005年,通过全市努力,我市环境空气质量明显改善,但距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要求达80%的目标还有相当距离,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一是要继续对一批存在问题的工业企业实施限期治理、停产治理或关闭。攀枝花受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影响,环境容量有限,不是企业消灭污染就是污染消灭企业,治理企业污染问题刻不容缓。比如503电厂如果解决不了污染治理问题我们就只有下决心关闭,这个问题我给发电公司的领导讲了,希望环保部门按要求抓落实。二是要继续深入开展西区环境综合整治。西区环境空气质量的改善是提高全市环境质量的关键,西区改善了全市就有明显的改善,我给西区区委、政府的领导讲,今年西区的污染指数必须在去年的基础上有明显的提升。三是要坚持开展抛洒整治和面源污染整治。严格实施易飞扬、流漏物资的密闭运输,严禁沿途洒落,依法取缔、规范各类易扬撒物资堆场。这项工作还要加大力度,我们在格萨拉大道长期设有抛洒、机动车尾气检查点,这个点要坚持下来,这种联合交通、环保、公安执法的点还要增加,现在汽车冒黑烟的现象还非常突出,公交车冒黑烟的现象还非常普遍,希望有关部门和企业下决心把这个问题尽快解决。四是抓好烟尘控制区的建设和管理,扩大禁燃区面积,抓好清洁能源的推广使用。很遗憾,我们坐的这个地方攀宾直到今天还是用的燃煤锅炉,如在攀宾的院子里多呆几分钟,我们的白衬衫上保证有黑烟尘,我希望攀宾立即整改。象攀宾这种在城区有燃煤锅炉的要尽快的有一套治理办法,这个问题不解决,我们的环境空气质量要彻底解决也有难度。五是坚持开展机动车尾气的防治和管理。通过努力,确保今年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60%以上,2008年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80%目标顺利实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