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动态 资源 企业 财经 旅游 文化

动态

发展循环经济,攀枝花风生水起

2007-11-09 16:11 来源:攀枝花日报 作者:潘黎 李海 阅读
 发展循环经济,创建节约型社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体现了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发展理念,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选择。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倡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攀枝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工业、农业到第三产业,全面落实循环经济发展理念,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实现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潘黎 李海

  落实科学发展观

  攀枝花发展循环经济乘势而上

  2005年7月,攀枝花成立了市政府循环经济促进办公室,负责全市发展循环经济的协调、综合管理、指导和服务工作。正是从这个办公室出发,一场涉及攀枝花科学发展、造福子孙万代的惠民工程开始起步了。

  2006年2月,攀枝花市委、市政府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实施意见》,3月召开了全市循环经济工作会议,对全市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工作作了统一安排和部署,7月讨论通过了《攀枝花市发展循环经济“十一五”规划》。

  飓风迅速刮过攀西大地,速度来源于市委、市政府一班人的一次思想大解放。

  攀枝花市委、市政府先后邀请北大叶文虎教授一行,中科院张懿院士一行等国内知名的循环经济专家和学者对攀枝花市进行考察和提出咨询意见,并组织省社科院和市内的一些专家开展了专题调研。

  调研发现,经过攀枝花人多年的努力,全市经济取得了快速长足的发展,经济总量和实力大大增强,人均GDP接近3000美元,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围绕资源开发,形成了钢铁、钒钛、能源、电冶化工四大支柱产业和生物、旅游商贸两大新兴产业,产业配套较为系统,产业集中度有了提高,各产业内部上下游企业初步配套,形成了一定的产业链和产业平台,便于集约开发利用资源,降低成本,保护生态环境。

  攀枝花具有大搞循环经济、力争示范全国的发展基础。走上循环经济的康庄大道,攀枝花已经激情满怀;发展循环经济,攀枝花依然任重道远。

  思路定,泰山移。关键看执行。攀枝花市委、市政府从实际出发,制定了发展循环经济的总体目标和原则。

  按照循环经济“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要求,攀枝花市委、市政府明确了发展循环经济的“三原则”,        一是坚持以企业为主体,政府推动,市场运作,公众参与相结合,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有利于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和社会氛围;二是坚持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并举;三是坚持全面部署,重点推进,通过实施试点工程,实现企业、园区、社会三个层面的互动发展。

  通过对各种发展循环经济指标的量化和建设实施20多个循环经济项目被迅速制定,力争到2010年基本建成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支持体系,评价指标体系,科技创新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实现循环经济产值100亿元以上的目标,力争成为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城市。

  优化增长结构

  攀枝花循环经济破解“重心”

  循环经济的实现途径在哪里?优化增长结构。攀枝花市委、市政府思考的深度和探索的脚步从不敢停息。

  以工业为突破口,攀枝花市委、市政府走遍了山山水水,找到了发展循环经济攀枝花特殊的破解“重心”。

  攀枝花是一座真正年轻的工业城市。工业在攀枝花市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和主导的地位,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的比重和做的贡献都达70%。因此攀枝花发展循环经济的重点是工业,出路也在工业。“十一五”期间,攀枝花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0%,工业废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0%,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达到45%,共伴生矿综合利用率达到40%,万元工业产值能耗为1.2吨标煤,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100立方米以下,企业清洁生产审核面达30%以上的目标。

  一系列具体到小数点的发展目标,把攀枝花循环经济将要带来的翻天覆地的根本变化浓缩成了一股巨大的力量,震撼人心。

  资源综合利用、科学开发、节能环保,攀枝花循环经济的图卷秀美无比,但是这背后却需要付出多少“浓墨重彩”才能绘就,却是旁人所不能想象的。

  攀枝花市委、市政府深知,图卷的铺展在图轴的硬朗,攀枝花循环经济的图轴就是循环经济产业链条。只有这条链条锻造得硬朗,攀枝花循环经济才能一往无前,后劲无穷。“通过在全市工业企业重点推进利用直接还原技术开展钒钛磁铁矿冶炼产业化攻关,实现铁、钛、钒等金属综合回收利用,利用高钛渣进行四氯化钛和海绵钛的产业化生产等10大示范工程,打造攀枝花5大工业循环产业链:钢铁循环产业链;钒钛深加工循环产业链;化工循环产业链(包括煤化工、冶金尾气利用等);机械加工循环产业链;废物利用循环产业链。重点推进攀钢、攀煤、环业公司和钒钛产业园区为重点的企业和园区循环经济体系建设。”

  这五条循环经济链清晰地勾勒出了一幅壮丽的攀枝花“工业山水图”。

  突破了工业,就占据了循环经济的制高点。攀枝花循环经济就将势如破竹,在农业、旅游等更广泛的范围里大展宏图。

  “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和循环农业,加快建设具有典型区域特征的综合性、专业化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区和产业发展基地,初步培育发展现代农业循环经济的产业体系。根据攀枝花独特的立体气候资源,推广立体种植、养殖循环产业链,建立种养加一体化与废物资源化利用循环产业链,大力开展农村清洁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目前,米易县万民农牧有限责任公司正是采取这种循环经济养殖模式,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攀枝花人的循环农业发展规划和工业一样大气恢弘、光焰夺人。

  循环经济的跨越脚步还远不止于此,在攀枝花市委、市政府眼里,循环经济有着更为广义的理解。循环服务业以构建“更大经济效益、更少资源消耗、更低环境污染和更多劳动就业”的循环服务业发展模式,建设生态旅游业、绿色物流业、信息服务业、绿色房产业、环境服务业。

  绘就这样的蓝图,泼墨要从重点下手。

  攀枝花市委、市政府以示范工程为依托,明确了发展循环经济的重点领域。

  在资源节约方面,主要以开展热电联产、余热利用、绿色照明、节能监测和技术服务体系等5个重点节能示范工程为依托,推进全市节能工作。目前攀钢于去年已投产以新3#高炉煤气为主要原料,以发电为主的1台55MW机组的热电联产项目。下一步将投资2.5亿元建设1-3#高炉干式煤气余压发电工程,实现余能利用。

  在资源综合利用方面,主要以钒钛综合利用为重点,推进共伴生矿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工业“三废”的综合利用。通过实施资源综合利用的十大示范工程和5个重点发展技术,不断扩大资源综合利用的规模,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的水平。德铭化工的100kt/a硫酸生产线采用的原料是有色金属选矿后的废弃物——钴硫精矿、钛白企业的废弃物——七水硫酸亚铁等作制酸的原料。德铭化工硫酸弃渣有色金属综合回收铜、钴、镍冶炼生产线。利用钴硫矿脱硫后的弃渣,再经酸化焙烧,把钴、铜、镍转化为可溶于酸的硫酸盐,从而用废稀硫酸浸出,再用溶剂萃取的工艺,分别提取电解阴极铜、氯化钴碳酸镍,实现了从其生矿中提取贵稀有金属的愿望。目前,攀枝花德铭化工有限公司通过利用尾矿,建起了循环经济产业链,实现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三丰收。

  搭建发展平台

  攀枝花构建循环型产业链集群

  攀枝花同时构建南山循环经济园区、米易长坡工业园区、盐边新九、米易白马等工矿区,结合比较优势、集中布置产业、发挥集群优势。通过构建循环型产业链,促使初级产品往高附加值的深加工产品发展,资源利用率明显提高,污染物大量减排。

  南山循环经济发展区根据资源分布特点,对产品进行综合利用,依特殊的地理环境建立起以橄榄坪为重点,迤资、布德、灰老沟、巴斯箐为支撑的“一区多园”发展格局。其中,“橄榄坪园”主要以钢铁钒钛产业的深加工为主;“灰老沟园”和“布德园”主要是对攀钢“三废”进行综合利用;“迤资园”主要是钒钛资源的综合利用,推动非高炉直接还原新工艺;“巴斯箐园”则主要是农副产品深加工、汽车销售及相关产业和仓储物流。“一区多园”布局形成了钢铁钒钛延伸加工、机电制造、化工建材及“三废”利用、农副产品深加工和仓储物流循环经济五大产业。目前,进入各个园区、集聚区的企业达232户,实现总产值63亿元。

  重拳出击,攀枝花市委、市政府以雷霆万钧之力,做造福万代的惠民工程。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转型,攀枝花市委、市政府实行以人为本和五个统筹,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统一起来,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攀枝花。

  (载自《四川日报》11月8日三版)

  2007年10月18日。

  攀枝花兴辰钒钛铁合金有限公司的车间里。钒钼循环利用生产线一片繁忙景象。“不伤害员工、不伤害环境、不伤害社会”的环保理念标语贴在醒目的位置。车间外,鸟语花香、绿树掩映、碧水环绕……

  攀枝花大地正风生水起,一幅壮丽的循环经济图卷在“攀枝花速度”中徐徐展开。

  2006年,攀枝花市工业“三废”利用产值就达10亿元以上。钒钛磁铁共生矿的综合利用水平,达到世界先进行业。

  一年的光阴,转瞬即逝,沧海一粟。然而,就在短短的一年里,攀枝花却异常繁忙,循环经济像一阵飓风刮遍了攀枝花山山水水,从政府到企业,一场事关科学发展模式变革的战役打响。

  成立市政府循环经济促进办公室、制定下发《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实施意见》、召开全市循环经济工作会议、讨论通过了《攀枝花市发展循环经济“十一五”规划》……一系列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冲锋号,振聋发聩。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