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动态 资源 企业 财经 旅游 文化

动态

四川携手欧盟,值得延续的三种传统

2007-11-12 08:50 来源:四川日报 作者:陶然 阅读
 在川欧合作持续升温背景下,时隔一年相继举办的两次川欧企业洽谈活动开始形成一些独特模式——

  8日召开的“2007中国(成都)—欧盟中小企业合作与项目孵化洽谈会”上,人们注意到一个细节:开幕方式为中欧官员代表一同触摸水晶球,与一年前举行的“欧洽会”如出一辙。

  不同之处在于,去年欧洽会面向全国,今年洽谈活动的主角是四川。数据显示,2006年双方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33.9%,省商务厅有关负责人将此定性为“高速增长态势。”

  从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欧洽会在四川举办,到欧盟在中国唯一项目孵化中心落户成都,有评论认为,欧盟与四川正在形成独特的合作传统。

  主角:中小企业

  来川赴会的丹麦企业主马特古·拉郎达日程排得很满。一天下来,他要和10家四川中小企业对接洽谈。到过许多国家的拉郎达对成都印象有二:洽谈活动规模之大令人吃惊;产品和服务价格之低让人兴奋。“成都没有明显缺点,却拥有东部沿海所没有的低成本优势,正适合中小企业发展。”拉郎达所在的企业是一家中小企业。他注意到,成都高新区每平方米引进资金量与上海松江、江苏昆山处于同一水平,但综合经营成本却要低很多。

  就在这次洽谈举行前夕,北京举行的亚欧会议中小企业部长级会议达成《北京宣言》,强调携手发展中小企业。实际上,目前来华投资的5000多家欧盟企业绝大多数是中小企业。

  与会的欧盟驻中国及蒙古代表团一级参赞科斯唐还道出一个现实:对欧盟中小企业而言,国际化同样困难重重。这意味着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是政府公共服务可大有作为的领域。谁能把握这一趋势,谁就能在与欧盟的合作中占得先机。

  省商务厅负责人指出,中小企业不同于“世界500强”,在跨国合作方面他们更需要政府帮助。四川近来与欧盟的成功合作,正是基于政府的积极争取和推动。

  以这次洽谈为例,早在2005年有关部门就向欧盟援助合作办公室提交了举办“欧盟—成都中小企业项目孵化合作洽谈会”的建议书。这一建议正合欧盟委员会“口味”。

  值得注意的是,洽谈活动中推出的“欧盟—中国青年企业经理培训交流计划”,致力于双方在中小企业领域的长远合作,为今后数十年的川欧合作奠定情感基础。

  产业:高新技术

  “成都有什么优势?”国腾软件副总裁高靖的答案出人意料:“我们与欧洲的距离比沿海城市更近。”他进一步说明:成都直航阿姆斯特丹,到欧洲要8小时,而沿海城市要10个小时。

  扭转四川区位劣势的是高新技术产业。电子信息、精密机械对物流依赖程度低,软件和服务外包更是无所谓区位劣势。随着高新技术产业加速发展,超过百万人的技术人才队伍和良好的人居环境,成为四川与欧盟合作的突出优势。

  巅峰软件公司正是这一优势的受益者。通过大力发软件外包,短短几年时间,巅峰从一间工作室发展为上千人的知名软件企业。“以前我们向境外客商递出的名片是大熊猫、九寨沟,现在是成都高新区!”企业运营总裁付长超说。借助洽谈会平台,这家四川信息企业成功获得巨额外资战略投资。

  洽谈会期间,素有“服务外包之都”美誉的爱尔兰DUNLAOGHAIRE郡与成都高新区签订合作协议,合作范围不离“高新”二字,双方在IT、生物医药、软件及服务外包领域对接意向高度契合。

  在更大范围的高新技术合作也有实质性动作——欧盟11国经济组织与成都高新区签约,建设国内唯一技术商务合作平台。“由于办公地点设在成都高新区,欧盟中小企业进入中国的唯一政府通道实际上在成都。”

  理念:务实合作

  过去政府出资鼓励企业参加会展活动,是相关部门爱谈的政绩。这次恰好相反——应欧方要求,省内参会企业必须缴纳3000元参会费。组织者解释,主要目的是增强参会企业的主动性和责任心。

  洽谈活动对实效不遗余力的追求在布展中也能感受到。欧盟11国经济组织办事机构在最前面,随后是洽谈区,开幕式礼宾台设在了展馆最深处。“展示形象只是形式,达成合作必须通过洽谈。”组织者认为。

  “早在今年9月,我们就报名参会了,在近两个月的时间里,主办方给我们提供了欧盟8国的100多家适合企业的资料,经过往来十几次的挑选,最终敲定了今明两天将面对面洽谈的6家欧企。”成都菲斯特公司常务副总裁吴庆富说。

  去年欧洽会上成功使用的“电脑配对”方式今年依然延续。同样和去年欧洽会一样,今年的洽谈会也确定了20%的最低成功率指标,并落实到协议中。

  令欧盟企业满意的也是“务实”二字。爱尔兰一家游戏公司负责人的感受是:“四川企业都很务实,我们愿意和这样的企业合作。”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