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晏洁 10月10日,工业史诗剧《大三线》杀青。这部全景式描绘三线建设波澜壮阔英雄史诗的电视剧,既是深情的回望,更是奋进的号角。 50多年前,党中央作出了三线建设的决策。攀枝花作为三线建设的龙头,在党中央的关怀下不断成长,曾经的不毛之地,如今已成为一座百万人口的现代化工业城市。 50多年后,在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以下简称试验区)建设中,攀枝花肩负起新时代国家战略资源创新开发利用的重大使命,整装再出发。 今年7月25日,市委十届七次全会审议通过《中共攀枝花市委关于践行新发展理念加快建设钒钛新城和攀西科技城的决定》。这一决胜未来的战略布局,让保安营机场山脚下,昔日“背靠背”的两区,变成了“手牵手”的两城,为试验区建设和做好钒钛“文章”,开辟发展载体和永续空间。 大幕开启,波澜壮阔。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攀枝花举全市之力推进试验区建设。 迎难而上,破局开路。 全市上下坚持以体制机制改革和制度创新为核心,以突出攀枝花特色为重点,用更高水平的改革创新激发活力、增添动力、释放潜力、提升实力。 “五大领域”先行先试,政策红利持续释放。
调旧育新,转型升级。 积极推动结构调整,这是国家赋予试验区的重要使命之一。 诸多路径中,科技创新是驱动结构之变的重要引擎。 放眼攀枝花,科技创新蓬勃发展,产业加速向中高端迈进。
新局面、新气象,正孕育新发展、新动力。1—8月,重点洽谈项目75个,预计总投资973.51亿元;新签约项目56个,预计总投资158亿元;新开工项目46个,总投资82.49亿元;新投产项目32个,总投资55.67亿元。 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基础设施短板也加快补齐。攀枝花机场迁建前期工作已完成迁建机场预选场址工程勘察和压覆矿产评价报告、预选场址电磁报告编制工作;截至9月底,攀大高速公路完成总体形象进度的82%;成昆铁路扩能改造工程米攀段,桐子林隧道、冉家湾隧道贯通,攀枝花南站至营盘山隧道轨道铺设工程全部完成,全线路基土石方全部完成,桥梁全部完成,涵洞全部完成,攀枝花南站站房主体结构封顶;宜宾—西昌—攀枝花—大理(丽江)高速铁路前期研究已启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