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中文网撰稿人 文榕 支持“三农”的资金的确在增长,但并不算丰裕。1998~2003年,这一项目的支出累计为9350多亿元。2004年为2626亿元,2005年这一数字为2975亿元。“新农村建设”积极倡导者之一的陈锡文特别指出,除去转移支付和专门项目,中央财政可支配的资金实际只有9000亿元,2006年的3397亿元的规模也意味着中央财政压力。
资金问题可能长期困扰政府对农村的扶助和投资计划:按照“新农村建设”议程的另一倡导者林毅夫引用的数据,如果2020年实现这一议程的最终目标,仅在基础设施方面,从现在开始就需要每年投入大约2700亿人民币——大部分投资的盈利前景可能难以吸引私人部门加入。 但资金问题其实有些解决办法:各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证据表明,城市和工业“反哺”农村和农业的主要机制是让土地增值落实到农村。但这在中国却未能实现,因为中国农民尚不拥有完全的土地产权。例如,每年总数超过2300亿元的地方政府“土地出让金纯收入”中,相当一部分来自于农地增值收入,但农村从中得到的却连15%(政策目标)都还不到。看来,解决资金问题不仅是财务上的计算,同样需要政治决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