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党中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战略举措,按照中央这一战略部署,我市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纳入了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那么,攀枝花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在何处,突破口何在,如何实施?
目标:“二十字”方针 对照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方针,我们不难发现攀枝花建设新农村的诸多新思路和新举措: “生产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大力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加强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发展循环农业。 “生活宽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夯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保障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稳定、完善、强化对农业和农民的直接补贴政策;加强扶贫开发工作。 “乡风文明”——加快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大规模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繁荣农村文化事业,加强县文化馆、图书馆和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推动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扶持农村业余文化队伍,鼓励农民兴办文化产业,开展和谐家庭、和谐村组、和谐村镇创建活动。 “村容整洁”——加快农村能源建设步伐,在适宜地区积极推广沼气、小水电等清洁能源技术;以沼气池建设带动农村改圈、改厕、改厨;加强村庄规划和人居环境治理;引导和帮助农民切实解决住宅与畜禽圈舍混杂问题,搞好农村污水、垃圾治理,改善农村环境卫生。 “管理民主”——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题,在农村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加强农村基层组织的阵地建设;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议事制度,完善村民“一事一议”制度,健全农民自主筹资筹劳的机制和办法。 突破口:新型农民、农业产业化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全局性工作,不同于单项工作或工程的建设。为此,新农村建设首先要充分调动主体(农民)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采访中,我市各方人士认为,新农村建设应将人的建设作为第一位和突破口,即要认真考虑如何塑造新型农民的问题。 “塑造新型农民,首先要加强农村教育体系建设。”记者在基层采访时一些农村干部认为,目前,我市在农村教育、尤其是对农民技能培训方面仍较薄弱。因此,我们在新农村建设上,要在进一步巩固“普九”成果的基础上,加大对农村各类职业学校、农业技术推广培训机构等的投入,加快其建设步伐,并充分发挥农村各类职业学校、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以及各种农业技术推广培训机构的作用,培养出更多的农村实用型、技能型人才。同时,要积极引导和指导农民不断吸纳农业新科技实用技术,实施科学种植养殖,并通过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文化事业,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将广大农民培养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整体素质。 “要将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另一个重点。一些长期从事农业工作的同志认为,当前,要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建设优势农产品产业带,积极发展特色农业、绿色食品和生态农业,发展品质优良、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优势农产品,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实现农业增值增效;要按照公司加农户、贸工农一体化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积极引进、扶持和培育一批竞争力、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组织与农户有机结合的组织形式,提升市场竞争力和对农户的带动作用;要引导农民积极探索多渠道、多领域的联合与协作,发展多种形式的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立有利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机制;要加强农产品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途径:通力协作 全社会参与 “新农村建设是长期、持续性的全局工作,不仅要加强对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领导,还要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到新农村建设中去。” 在结合我市农村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要提高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认识,要深刻认识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关农业和农村的长远发展,事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大局,从而切实加强对该项工作的领导。各级各部门应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出发,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一件大事,真正列入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明确工作重点,每年为农民办几件实事;要明确各自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职责和任务,在制定发展规划、安排建设投资和事业经费时,要充分考虑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更多地向农村倾斜;要建立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工作协调机制,加强统一领导,明确职责分工,搞好配合协作;要加强指导服务,帮助基层解决新农村建设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要科学规划新农村建设,把新农村建设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明确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思路、目标和工作措施;要加强舆论宣传,动员全社会力量关心、支持和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加大人才、智力资源对农村的支持,加大科技、教育、医疗等方面对农民的服务,形成全社会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激励机制,营造出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氛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