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郁苍苍的万亩芒果林一眼望不到头,已核桃般大小的芒果密密匝匝地悬挂在树丛中。“就目前看,我们的芒果长势不错。如果不出意外,我们有信心让村民今年依靠芒果实现人均增收七八百元,从而带动我们的新农村建设向前迈进。”16日,记者在仁和区大龙潭乡混撒拉村采访时,该村党支部书记李德这样说。
混撒拉是个少数民族村。该村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芒果这一支柱产业,以实现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和农民增收。如今,该村已形成“公司+农户+基地”的经营模式;在建设万亩优质晚熟芒果基地的同时,注重品牌效应,走出了致富新路。去年,该村人均纯收入达到4143元,仅芒果一项就同比增加人均纯收入200多元;集体经济村级可支配资金实现10.6万元。 今年,该村成为仁和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试点村。以做强做大芒果产业为支撑,扩大芒果种植面积,建设1000吨气调库,实现贮运保鲜技术的突破,持续增加农民收入。科学编制发展规划,提出在“十一五”期间确保农民人均纯收入每年增加900元以上,到期末农民人均纯收入至少达到8000元。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为动力,加快农村能源建设,建好“中心村”,改善农民居住环境;不断完善农业基础设施,今年硬化村道20公里,建34公里沟渠和管道以及1.8公里的连接胜利水库干渠隧道;深化民主管理,协调发展社会事业,力争实现广播电视户户通,适龄儿童全入学,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农户达到80%以上,村里与各社都有图书阅览室和文化活动场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