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和区坚持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点,今年以来,该区抓住六个关键,全面建设新农村。
抓思想教育,充分调动全区干部、群众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通过在全区广泛开展“我为建设新农村献良策”大讨论和“新农村建设调研”活动,充分调动了广大干部、群众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还通过各种理论学习会在全区开展了科学发展观教育,使得“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新农村建设”这一理念,在全区得到了深入贯彻。 抓科学规划,为新农村建设绘蓝图。该区在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中,通过开展区情调研、请专家把脉、征求农民建议、外出学习取经等措施,广泛吸收了各方面的意见与建议。目前已按照尊重农民自愿、发展农村产业、立足实际、着眼长远的要求,把14个乡(镇)规划为城市经济区、工业经济集聚区、特色农业产业区和生态保护区等产业集聚发展区域。在四个区域内,该区还将采取“示范村、建设村、培育村、规划村、规建村”五种模式,分类逐步推进81个行政村的新农村建设。 抓发展重点,促进农民增收。一是重点围绕芒果、石榴、烤烟、畜牧、葡萄等优势产业,逐步形成优势农业产业带和特色农业经济区;二是主要发展草食、桔杆型畜牧业,继续扶持畜牧业龙头企业,发挥其带动、示范效应;三是积极培育生态农业,加工农业、精品农业,旅游观光农业,建设果品、蔬菜产业链,逐步形成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形成种养加产供销一体化格局;四是坚持科技兴农,争取到2010年科技对农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0%,先进实用技术的使用率达97%以上;五是按照山水田林路气综合治理的目标,以水利建设为中心,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六是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抓农村综合设施建设,为农民群众办实事。一是改路、改水、改厕、改灶、建设沼气池,村容整洁,逐渐改善农民基本的生活条件;二是逐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快乡镇卫生院的建设改造,解决农民就医难的问题;三是通过开展科技文化下乡村、建设乡村宣传文化活动室等工作,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四是加快建立政府扶助、面向市场、多元办学、城乡统筹一致的劳动技能培训机制,加大农民技能培训和富余劳动力转移力度,提高农民致富能力,力争到“十一五”末,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100元,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抓投入保障,为新农村建设提供财力支撑。该区将通过继续执行已经决定给予农民的各种补贴政策、加大公共财政向“三农”倾斜力度、制定对农村的优惠政策、加大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力度、建立完善农产品流通设施、增加对农民培训的投入等,为新农村建设提供财力保障。 抓农村人才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撑。该区将通过开展“农民四培”活动,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有技术、懂管理、会经营的基层党员领导骨干;还将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和“农村乡土人才培训”工程,为新农村建设注入发展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