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十一五”期间全市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基本方针和发展战略目标,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项中心任务,全面提高财政支农工作的服务水平和效果,促进我市农业经济发展、农民增产增收和农村稳定繁荣,是财政支农工作的又一新任务。现对财政推进攀枝花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建议如下: (一)增加农业投入,逐步建立财政支农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十一五”期间,市财政局将严格执行市委、市政府关于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各项指示精神,按照“增加资金投入、扩大覆盖范围、调整支出结构、突出扶持重点”的支出安排原则,不断增加财政对农业的投入,逐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建立健全财政支农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一是确保财政预算内支农支出增长幅度高于同期经常性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不断增加财政支农投入规模。二是及时、全面、真实地反映我市在发展农业生产中遇到的困难,争取上级部门的资金扶持。三是建立农业投入激励机制,积极鼓励和引导信贷、金融、民营、外资等各方面资金增加农业投入,逐步形成多渠道、多形式的农业投入格局。四是积极配合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支出用于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政策,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发展。 (二)认真贯彻落实各项惠农政策,不断创新财政支农机制。一是继续巩固和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工作。“十一五”期间,市财政局对于实施农村税费改革后造成的乡镇政府收入减少形成的支出缺口,将按照“规范科学、公正合理、公开透明”的原则,科学制定财政转移支付方案,用于弥补乡镇财力的不足。二是贯彻落实各项税费减免政策。按照公开、公正、公平、规范、透明的原则,将优惠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实到农民身上,让广大农民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三是创新财政支农新机制,不断探索财政支农新途径和新方式。 (三)调整支农支出结构,扩大公共服务范围。1、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条件。进一步拓宽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投资领域,积极引导和探索建立以各种农民合作组织为主的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事业建设管理新机制,将农村小型农机、提灌和水利设施建设与兴办户办工程有机结合起来,提高水利工程蓄水和灌溉能力;改善农业和农村交通运输条件;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2、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十一五”期间,市财政局每年将安排农业产业化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我市重点产业和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提高农业及其相关产业布局的聚集效应。依托现有的主导产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农产品加工体系。本着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重点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增加农民收入。3、促进农业科技推广,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十一五”期间,市财政局将加大对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工作的投入力度,以市内和市外的科研院校为依托,以市内的科技园区、龙头企业、农产品基地、行业协会为载体,完善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体系,加速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提高农业生产和农产品的科技含量。4、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建设力度,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十一五”期间,市财政局将以中低产田改造为突破口,与我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培植特色产业、发展特色经济、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有机结合起来,把农业综合开发生态建设与退耕还林结合起来,通过工程措施、林业措施、农艺措施、能源措施的综合治理,为增加农民收入奠定良好的基础条件。5、加大农民培训力度,提高农民劳动技能。“十一五”期间,市财政局将加大对农民的科学技术和劳动技能培训资金的投入力度,围绕“阳光工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进一步做好农民的培训工作,努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劳动生产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6、做好财政扶贫工作,促进农村和谐社会建设。“十一五”期间市财政局将大力支持“整村推进”扶贫开发,不断完善财政扶贫工作机制,推动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维护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7、支持农业灾害救助,提高防灾减灾能力。通过建立完善的财政支持防灾救灾的有效机制,做好自然灾害的预警和防范工作;通过实施动物强制免疫制度,促进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加强对动植物引种和推广环节的检疫检测;支持灾后农业生产恢复和灾民的生活保障工作。8、支持农业社会化服务建设,提高农民组织化、社会化程度。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以实现参与成员共同利益为宗旨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支持“农经网”建设,为农业生产和销售提供市场信息服务;支持无公害农产品体系建设,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社会化程度。9、支持生态工程建设,切实保护生态环境。10、加大对农村社会事业投入,促进农村经济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十一五”期间,全市义务教育的新增投入将进一步向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倾斜。建立以政府科技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科技投入新体系。促进农村文化事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全面改革,继续支持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扩面,继续实行农村计划生育奖励扶持政策,促进农村人口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四)加大资金监管力度,提高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效益。按照依法行政、依法理财和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的要求,全面推进财政支农资金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建立和完善规范的分配、支付、管理和评价制度,不断规范财政支农的预算、资金、财务、会计和项目等环节的管理,切实从每一个环节和领域提升农业财政工作水平。 (五)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财政支农工作服务质量。要进一步加强财政支农干部队伍建设,按照“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实、服务好”的要求,严格管理,强化培训,全面提高财政支农干部队伍的政治、业务素质,切实做到工作讲效率,办事讲程序,努力造就一支勤政廉洁、务实高效的财政支农干部队伍,不断把农业财政工作推向新的台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