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动态 资源 企业 财经 旅游 文化

产品

东区推动新农村建设纪实

2006-12-06 08:10 来源:攀枝花日报 作者:李强 阅读
 2006年,在新农村基础设施、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文化教育等各项事业全面建设的强力推动下,东区农村经济、社会实现了持续、健康发展,特色农业地位进一步凸显,农民收入明显增加。

  一

  科学规划,新农村的未来美如画。东区银江镇阿署达村作为全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现已完成了子坝塘整治和景观建设(上岸码头、湖心小岛)工程。坝塘周边垂柳依依,风清气爽,20户新建农房,已有9户开始美化,村委会办公楼、休闲广场正在加紧建设。年初,东区明确在2年内完成全区9个行政村的村庄整治规划,统一对新农村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全面规划。目前,阿署达村庄整治规划和沙坝五社功能分区图已完成制作,沙坝五社概念性详细规划已进入送审程序,不久将开工建设。

  二

  加大投入,夯实新农村发展基础。今年1—10月,东区对五道河村、攀枝花村一社、双龙滩村、沙坝一社下段公路进行了硬化;对阿署达村村口至村办公室8米宽的道路进行了改扩建;为攀枝花村三社、四社和双龙滩村修建水池50口,可蓄水15500余立方米;对倮果三社饮水管网进行了改造;完成了五道河村800米三面光的水沟改造;投资1340万元对机场路总长2.1公里的5号排洪沟进行了整治;启动了马家田桥至阿署达村口8米宽的道路改、扩建工程和投资500万元的双龙滩水库建设工程等等。这些基础设施的开工建设,大大缓解了多年来制约该区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增添了新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

  三

  拓展空间,增加农民就业致富渠道。东区今年出资300余万元,在18—50岁的农民中实践“学一门技术,找一个岗位,添一份收入”的脱贫致富工程,保证青壮年农民拥有生存就业技能。通过集中组织开展汽车驾驶、装载机驾驶和电、氧气焊及美容美发、家政服务等免费培训,村民参加培训政府报销80%的学费,根据辖区企业用工需要对农民工进行技能培训三种方式,为农民自主择业、增加收入寻找途径。今年,东区共培训农村劳动力781人,占全年计划的122%;就业517人,就业率达51%。

  四

  增添措施,保障低收入群众生活。东区完善农村贫困人群医疗救助体系,将男55岁、女50岁以上的村民纳入医疗救助范围。对农村卫生站进行改、扩建,确保各村卫生站能满足村民基本医疗需要。将双龙滩村确定为东区贫困人群医疗救助试点启动村,大力开展平价医疗服务,解决农民“看病难”和“看病贵”的问题。新建了阿署达村、密地村2个村级劳动保障站,开通了24小时农民务工维权举报投诉热线。到目前为止,已接到农民务工维权举报投诉15起,处理率达95%以上。健全和完善了区级领导定点联系帮村制度,实行了“部门帮村,干部帮户”的帮扶制度,现已有8个单位31名干部对31户村民进行对口帮扶,下派了新农村建设指导员8名。

  五

  发展基础教育,提升办学水平。东区认真实施“科教兴区”战略,确保6—18岁的农村适龄儿童有学上,上好学。全年投入教育专项资金102.6万元,对全区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2522名学生实行了免学费、杂费、住宿费和生活费的政策,减轻了农民子女读书的经济压力。加快基础教育改革,撤销了双龙滩、密地、弄弄沟三所村小,让这些村的适龄学生到就近城市学校读书,与城市里的孩子共享教育改革成果。继续实施农村子弟升学奖励政策,对考入大学本科以上院校的农村子弟实行2000—10000元的奖励,近年来,已先后为30名学生兑现奖励金9.9万元。落实支教计划,提升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今年秋季,该区选派了10名优秀教师到银江中心校支教,有4名银江中心校骨干被派到城区学校跟班进修,同时开展了送教下乡活动。

  我们相信,随着东区新农村建设进度的进一步加快和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的实施,东区农民得到的实惠将越来越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