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相关部门组织新农村建设检查和专家调研,发现一些地区陷入五大误区:一是新农村示范点变成“官”赏点;二是贪大求洋搞“大跃进”;三是“村容整洁”成了“粉饰行动”;四是“生产发展”变成“村村点火”;五是重物质投入轻制度建设。有的试点村花60万元建豪华大广场。有的农村开展“粉墙运动”,要求把民房统一刷成“上黄下蓝”,某村筹集资金20万元,仅粉刷墙面和装饰屋顶就花掉15万元。
新农村建设是为了提高农业生产力和农民生活水平,改善农村环境,而不是作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规定:“推进新农村建设要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要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要民主商议,不强迫命令;要突出特色,不强求一律;要引导扶持,不包办代替。”近年来,中央领导同志反复强调,新农村建设要尊重农民意愿,实事求是,循序渐进。而一些地方的新农村建设却成了大兴土木的“粉饰行动”,这是与新农村建设的宗旨、要求完全南辕北辙的,既浪费了国家资金,又违背了农民意愿。 新农村建设缘何难禁“景观秀”?原因可归纳为两点。一是膨胀的政绩冲动。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需要几任领导、几届班子努力工作才能实现,而有的地方领导急于在任期内出成果,面对繁重任务,不是扎扎实实做工作,而是急于求成,集中人力、财力搞“盆景式”新农村建设,以展示政绩,结果是示范点成了“一枝花”,整体工作却毫无起色。这种急功近利的扭曲政绩观对新农村建设危害大矣。 二是作秀的习惯使然。有的人凡事习惯于作秀,作秀成了展示“领导艺术”的手段。新农村建设是造福农民实实在在的幸福工程,可一些领导却想着法子搞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不惜投入大量资金把农舍刷得花花绿绿。当然,少数官员热衷于作秀是给上面领导看的。上有所好,下必胜焉。新农村建设中的扭曲政绩观与各种作秀行为,反映出少数官员胸中无百姓,唯上不唯下。 一些地方新农村建设方案不透明,农民不知晓,更无发言权,完全由个别领导说了算,这种情况亟待改变。根治新农村建设中的“景观秀”,关键在于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且用制度保证广大农民的话语权。新农村建设计划、方案等要公开、公示,接受农民监督,并经农村自治组织村委会讨论通过,凡大多数农民有意见或反对的方案不能强制推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