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动态 资源 企业 财经 旅游 文化

产品

共和:特色种植彰显增收活力

2007-10-11 09:56 来源:攀枝花日报 作者:李静 阅读

 位于盐边县东北部的共和乡,是一个偏远的小乡镇,全乡有1949户8500余人,而就是这个不起眼的小乡,在最近两年里,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每年增加1200多元,今年可望增加1600元,人均年纯收入达到3600元。

  野生菌“铺”出增收路

  共和乡是全市三大林区之一,森林覆盖率达78%,每年从5月下旬起,森林里的杂菌多得数不清,一直以来,共和乡村民根本没把野生菌和致富联系起来,仅仅是家里没菜了去采点来吃而已,过着守着金饭碗讨饭吃的日子。

  最近几年,乡里和外界的联系频繁起来,有远见的人,就率先做起了野生杂菌外运的生意,共和乡农民王远华就是最先看准这一商机的人。去年,王远华在共和乡街上开了个杂菌收购店,多的时候,一天能收到3000多斤鸡枞、杂菌,从普威等地直接运往外地,4个月时间,净赚了2.5万元。在王远华的带动下,不少村民开始利用雨季上山采摘野生杂菌,除了自家吃和作为佳品馈赠亲友外,还向外出售。以干杂菌一斤10到50元计算,今年,光野生杂菌这一项就为共和乡农民增加收入50万元左右,人均增加纯收入30元。

  花椒“映”出好收成

  眼下正是花椒成熟的季节,在白草坪村,村民李发财正忙着采摘花椒。他家种植的5.7亩花椒,去年收入1万元左右,而今年的第一批青花椒上市就卖了4000多元。

  地处二半山区的共和乡气候宜人,非常适合种植花椒。共和花椒以颗粒大、香味重而闻名,但这里的村民一直以来都是以庭院种植满足家庭消费为主。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该乡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大力引导农民发展花椒产业。到2005年,共和乡已发展花椒5000余亩,2006年种植花椒年收入在万元以上的农户就有30户以上,今年全乡花椒种植面积已发展到6200亩。按目前每斤花椒能卖到18到20元计算,今年共和的花椒产值预计在150万元左右,仅花椒一项,全乡农民年人均纯收入预计就能增加170元。

  烤烟“搭”起致富桥

  真正让共和乡农民钱包鼓起的还是烤烟收入。去年,共和乡烤烟种植面积1.2万亩,收入达到1400万元,仅烤烟一项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就增加1200元。

  共和乡是盐边县最大的烤烟种植地。近年来,乡党委、政府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烤烟,鼓励和引导农民种植烤烟。如今在共和乡,只要种两到三年烤烟的农民,都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白草坪村一户王姓村民家几年前开始种植烤烟,收入年年增加,尝到甜头的她今年种植了21亩烤烟,预计能收入4万元。旭日村的村民谭天才,孩子读书,妻子常年生病,前几年是共和乡有名的特困户。从2002年起,他家开始种植烤烟,如今,8亩土地上种植的烤烟不仅让他家还清了欠款,而且还有了余钱。

  今年,共和乡种植烤烟7300亩,就目前形势来看,预计收入能达到1600万元。烤烟种植面积减少,而收入却增加,原因何在?乡党委书记胡太学看出了我的疑惑,他解释到,今年共和乡党委、政府在烤烟生产上狠抓了三个环节,实现了两个突破。三个环节是抓技术,专门请来技术员为种烟户讲解育苗、整地、移栽和烤烟大田管理、防病治虫、施肥打顶等知识,提高了种烟户的种植水平;抓质量,请专家为种烟户讲授燃煤烘烤技术,提高了烤烟质量;抓好销售环节,让种烟户的烟种得好也卖得好。两个突破即是共和乡100%的种烟户使用燃煤烘烤,极大地保护了生态环境;去年烤烟单位产值1200元,今年由于价格上涨的因素,单位产值将突破1600元。

  “今年,保守点说,我们的烤烟收入至少能为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增加1400元以上。”提到农民增收,胡太学显得很兴奋,“共和乡有1403户种烟户,不瞒你说,户户都有上万元的存款。明年我们要大作绿色文章,力争把共和的野生菌和花椒创出品牌来,增加农民收入。”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