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动态 资源 企业 财经 旅游 文化

资源

资源型(矿业)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2006-02-27 09:33 来源:攀枝花日报 作者:邹德慈 阅读
 邹德慈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城市规划研究院学术顾问

  一、资源型(矿业)城市概况

  全国有矿业城市154座,占全国城市总数的23%。矿业城市的起始发展可分两种模式:有依托型即先有城市,后开发矿区;无依托型即先有矿区,后建城市。攀枝花市属于无依托型模式。矿业城市的变化规律为采掘——工矿结合——综合性工业——多种产业(包括三产)。影响顺利转型的主要因素有:客观条件,包括矿城区位、交通运输、人力、物力及机遇等。主观条件,即对矿业发展规律的认识以及超前的战略意识和举措。

  二、当前矿业城市面临的主要问题

  1、资源衰竭加快,转型压力集中出现。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随着矿业的发展,特别在体制转轨的近20年中,开发强度不断增大,消耗加快,很多矿城将面临“矿竭城衰”的威胁。2、经济结构不合理,抵御风险能力脆弱。二产比重过大,三产比重太小,使得经济结构畸形发展。由于矿业所占比重大,一旦有个“风吹草动”,抵御经济风险的能力十分脆弱。3、环境和地质灾害问题严重。生态、水、土壤、大气环境不可避免遭受扰动和破坏,全国每年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中85%以上来自采矿。4、矿城多为地处偏远、交通不畅、信息不灵、投资环境不理想等,加之矿山兴建之时即办起一个小社会,造成矿城基础设施差、功能不健全、社会负担重、安全保障弱。

  三、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几项对策

  1、提倡建设有依托型矿城,且要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来有序建设,一般不再新建无依托型矿城。2、现有矿城要加快结构调整,走产业多元发展之路,且要妥善处理矿业开发强度与经济规模效益之间的关系。3、重视对生态的修复。4、矿业城市坚持可持续发展是唯一正确道路。中心城市除要多形式发展,还要强化社会职能,为矿区、周围城镇和农业服务。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