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秉钊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建设部城市规划专业评估委员会主任
来攀枝花的时间虽然短暂,却让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上世纪50年代前苏联逼中国出了个大庆;上世纪60年代列强逼出了攀钢。过去的弄弄坪,今天已变成温馨美丽的钢城,这真是个奇迹。这是攀枝花人民的丰功伟绩,也是攀枝花人民与时俱进的精神动力。 攀枝花有得天独厚的矿产资源,但钒、钛、铁、煤等矿石都不可再生,储量再丰富,只要不断地开采,都存在一个生命周期,即终有枯竭的一天。采用新技术科学开掘、冶炼,就会延长周期。40岁的攀枝花市正值壮年,攀枝花市正在贯彻落实《工业发展规划纲要》,千万不要错过壮年充沛的“精力”,要利用资金、技术、装备培育新一代的产业。 攀枝花市还有丰富的第二类资源——水力资源,除了二滩电站,还将有雅砻江新开发的梯级电站,加上丰富的煤炭资源,可以形成水火互济、丰枯调节的最佳能源组合利用。矿产资源曾经是攀枝花市的主要发展动力,而第二类资源可能成为攀枝花市可持续发展的新动力。 对攀枝花而言更要思考第三类资源,即溶洞、石林、瀑布、温泉、原始森林、高山草甸、地下溶洞等旅游资源。旅游资源被称为保育中得以永续利用的资源,但要得以永续利用,需要攀枝花人民精心呵护,爱得越深,回报越大。 攀枝花是依江而建的百里钢城,独特的城市格局使得空间三维感特强。攀枝花市因攀枝花树得名,建议攀枝花可因地制宜,培植百里花江,且早作准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