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动态 资源 企业 财经 旅游 文化

资源

仁和区工业经济发展纪实

2007-03-27 08:28 来源:攀枝花日报 作者:徐铭 阅读
 引言 走进仁和,走进一片盛满希望的热土,感受的是仁和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热浪。如此迅猛的发展离不开强有力的产业支撑,仁和的支撑是工业。

  在“稳煤兴工调结构”发展思路的引导下,仁和区的煤炭工业仍在稳定发展,可喜的是其产业链正在进一步延长,一批煤化工深加工项目的建成投产使仁和的煤炭更加“值钱”;同时,我们看到了仁和工业更加可喜的变化——钢铁、加工制造、钒钛和非金属矿开发利用等非煤产业的快速崛起,使“煤经济”已经不再唱主角——2006年,仁和非煤产业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达到62%。

  2006年,仁和区工业总产值达58.5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21.9亿元,同比增长35.9%,考核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9.6亿元,同比增长54%。

  数据证明了仁和区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但简单的数据并不代表一切,全新的发展理念才是仁和区工业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灵魂所在。

  结构调整推动工业发展

  许多年前,每当人们谈起仁和工业时,“煤经济”几乎涵盖了仁和工业的全部。

  单一的产业结构极大限制了仁和区工业发展。

  “我们就是要抓住一条主线:稳煤兴工调结构,全力推进仁和工业发展”、“仁和工业必须走出产业结构单一的死胡同”——仁和区区委副书记、区长赵忠义在接受采访时说。

  “九五”期末到“十五”期初,仁和抢抓机遇,迎来了第一次大发展。煤炭、特色水果、早市蔬菜等一批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煤炭作为不可再生资源,其对工业经济的支撑力度逐步减弱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单纯依靠“煤经济”毕竟不是长远之计。随着科学发展观的全面树立和贯彻落实,特别是仁和区工业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仁和区委、区政府提出了“稳煤兴工调结构”的工业经济发展思路。

  稳步发展煤炭产业,延伸煤化工产业链;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非煤工业,真正实现在“增量”上调整结构。这一思路为仁和区工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稳煤”方面:进一步加快了煤炭资源深部勘探步伐,保障煤炭稳定供应;做大做强煤炭产业,增强煤炭企业核心竞争力,重点发展壮大了恒鼎焦化、圣达焦化等一批市级龙头企业;按照“效益办矿、规模办矿、科学办矿、安全办矿”的原则,整合全区煤炭资源和企业;延伸煤化工产业链,目前恒鼎焦化、圣达焦化等煤化工副产品深加工项目已建成投产,并形成了较大规模。

  发展非煤工业方面:仁和区大力发展钢铁延伸加工、钒钛、非金属矿开发利用。加快发展钢铁加工制造业,重点扶持一批钢铁制造生产企业;以投资1亿元的白云铸造公司10万吨低合金高强度钢铸件、投资1.2亿元的嘉利达200万樘防盗门生产线、投资8000万元的虹翔公司铁路配件、投资4000万元的大藏公司钢结构加工制造项目等为代表的钢铁深加工项目建设,进一步扩大了非煤工业经济在仁和区工业经济中的比重。

  在发展钢铁加工制造业的同时,仁和区依托本土区位优势,联合攀钢和一批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大力发展钒钛产业、非金属矿的开采利用。源通钛业、三羊制钛等一批钒钛企业陆续入驻仁和,为仁和区的工业产业结构调整注入了强劲动力。

  2006年,仁和区钢铁、加工制造、钒钛、非金属矿开采利用等非煤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62%,比2002年上升了15个百分点。

  招商引资助力工业发展

  便利的交通、紧靠城市中心、优美的人居环境、政府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务实的工作作风……今天的仁和政通人和。

  “硬件”与“软件”的双管齐下构成了仁和区良好的投资环境,为其在招商这个巨大的博弈中增加了一块厚重的筹码,使仁和成为了众多投资者眼中的“宠儿”。

  2006年,仁和区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24.2亿元,同比增长167%。其中当年新增招商引资项目74个,新增项目实际到位资金17.2亿元,占实际到位资金总额的71.07 %。

  在仁和区的招商引资项目中不乏可圈可点之处,其中工业招商引资工作更是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进一步转变观念,仁和区依托资源优势和现有的工业基础,树立抓经济重点抓工业,抓工业重点抓项目,抓项目重点抓工业项目招商的观念。

  在2006年实际到位的24.2亿元招商引资总额中,工业招商比例占了60%,其中非煤工业又占了95%,这为仁和区调整工业产业结构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2006年,仁和区新签约投资额3000万元以上的工业招商引资项目14个,协议投资额20.39亿元,已开工建设项目13个。签约项目开工率92.86 %

  其中已建成投产工业项目6个,实际投资额2.3亿元。落户南山工业项目区的大宇包装厂、攀达混凝土搅拌站、钢企变电站、瑞泰盘箱厂、钢企运输公司、落户太平乡煤化工聚集区的恒鼎三期5万吨非高炉冶炼中试已建成投产。

  新开工建设项目12个,实际到位资金6.67亿元。白云铸造出口钢锤头项目、东泰集团精密板真空镀膜项目、浙江省永康昂松有限责任公司投资防盗门、铁锅的项目、攀枝花虹翔公司铁路配件制造项目、恒鼎三期1万吨的粗苯、硫铵、80万吨洗煤项目、钢企总部综合大楼、钢企仓储物流中心、钢企钢结构厂、四川特奥热能交换设备项目、攀枝花东熠公司瓦斯泥提锌项目、入住攀枝花钒钛产业园区投资的四氯化钛和海棉钛的项目建设按期推进。

  同时,今年签约并动工兴建的一批招商引资项目为仁和区实施“十一五”规划、实施工业强区、切实做大工业总量、提升工业水平、优化产业结构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打造工业集中发展平台

  说到仁和区工业发展,就不能不提仁和区的工业项目集中区。由于工业经济发展理念的变化和招商引资工作的强有力支撑,仁和区的工业项目集中区建设驶上了逐步壮大和优化的快车道。

  仁和的工业项目集中区不同于我市其它区县,“一区多园”是仁和工业项目集中区的一大亮点。所谓“一区多园”就是要有效利用有限土地,对工业集中区实施科学规划、科学管理,按工业企业类型在集中区内分步、分级建设。

  通过加快工业项目集中区基础设施建设,仁和区工业生产集约化发展初见成效。

  目前,南山循环经济发展区建设已全面铺开,并于近年成功申报为省级循环经济发展区,以园区建设为平台,仁和引入了钢铁、钒钛产品深加工,高性能合金制造,金属特种加工,生物制药,印刷包装,食品加工,物流等企业。南山循环经济发展区目前入住项目已达21个,协议投资11.5亿元,实际到位资金2.7亿元,大宇包装厂、钢城企业总公司盘箱厂等项目已在园区内建成投产。

  同时钒钛产业园区迤资工业园区建设也已启动,太平煤化工、中坝石墨等工业聚集点稳步发展。

  工业集中区的迅猛发展让仁和迎来了工业经济发展的又一个春天。2006年,到仁和区落户的工业企业达1014户,其中采矿业81户,制造业933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