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动态 资源 企业 财经 旅游 文化

文化

南丝路上的一段水上通道

2006-02-16 22:11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毛文洪 阅读

·史海钩沉一则·

 
    在四川省攀枝花市西区格里坪镇经堂村老百姓的口碑中,很早以前,流经这里的金沙江,就是一条连接川滇的水上商贸通道。
    这条水上商贸通道大致是这样的:从经堂村(原名马上村)的码头起算,往东可以到达四川省的黎溪,甚至以东;往西,可以到达云南省大姚县的湾碧乡,甚至以西。全程大约300公里左右。
由于有这条水上通道的存在,马上村成了川滇两省交界处繁华一时的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商事鼎盛时期,曾经形成过贸易集市,所以又叫马上街。
    前些日子,我们深入民间,仔细考察了这条水上通道。
    在经堂村,以及周围的几个村,许多上了年纪的老人都向我们介绍,他们年轻时,就经常顺着这条通道,到上游的湾碧赶街。
    出生于1916年,现年89岁的烂坝村老人周安腾向我们介绍说,早以前,他们赶街,就是赶同德街、永兴街和马上街。同德街往返80里,永兴街往返60里,马上街往返30里。马上街最近,又是马帮和船只经常来往的地方,货物多,大家都爱去。爱去马上街还有一个原因,是那里的白井盐便宜得多。周安腾老人讲,当时,为了省点钱,村里的年轻人都愿意结伴一起到白井或者是湾碧买白井盐。
    湾碧是云南省大姚县百草岭北麓金沙江边的一个乡。解放前,湾碧属盐丰县管辖。盐丰县,民国初年建置,1958年7月撤拆并归大姚县。旧盐丰县县城在大姚县城西北36公里处,即现在的石羊镇。历史上,石羊又称作白井,或白盐井。据说是因为纪念洞庭龙女在这里牧羊发现了盐巴的缘故,所以叫做石羊。石羊产盐,所产之盐,叫做白井盐。从《汉书·地理志》等史乘文献上关于“越雟郡蜻蛉(即大姚──笔者注)县有盐官”的记载上,可以看得出石羊产盐已经有了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世居攀枝花市仁和区福田镇的曾顺富老人,出生于1922年。新中国成立前后一段时间都以赶马为生。作为赶马人,他到过许多地方。他向我们介绍了从华坪到白井驮运盐巴的路程。据他讲,从华坪到白井的马帮驿道(旱路)有三条。第一条:从华坪起身,经过福田、白马河、埃块、俄马兰、直朵、桃花山,到达白井,7天路程;第二条:从华坪到直朵后,经过者腊么、大姚,到达白井,8天路程;第三条:从华坪到俄马兰后,经过中和街、直朵、桃花山,到达白井,8天路程。关于水路,曾顺富说:从白井驮盐巴一天到桃花山,再一天到湾碧,然后将盐巴装船,第三天顺水一天就到马上街。
    1929年出生于经堂村的杨国汗,土地改革时期担任平江乡土改农协会主席、平江乡乡长。他给我们介绍说,马上街在金沙江边有一个码头,他在很小的时候,就记得经常有马帮和船只运货物到这里。那个时候,马上街很热闹。老人讲,解放前以及解放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攀枝花这一带地方所吃的盐巴,都是盐丰县出产的白井盐。老人说,白井盐是从湾碧用船运来的。他年轻时,还多次跟随本地的船到过湾碧买东西,主要的是去买盐巴。常常是几个年轻人相邀,背一点花生一类的土产,到白井或者湾碧卖了,买点盐巴和日用百货回来。
    杨国汗老人讲,由于江水急,船只上水时要人拉,所以他们去湾碧时不能坐船,而是要步行。从码头过江,翻过宝鼎山,经白马、永兴、拉姑,到金沙江边,再沿江而上,过纳那,最后到达湾碧,行程大约100来公里。他们步行的到达湾碧时,上水的船也到了。他们在湾碧买好东西后,就搭乘货船顺流回来。
据老人讲,从湾碧下来的这条水路,还是一条敏感的通道。有时候,土匪猖狂,路上不安全,船只不敢走了,要不了几天,多数老百姓就要闹盐荒。家里没有盐巴,吃什么都不觉得香,干起活来也全身没有力气。
    有资料显示,马上街地名的由来,就是出于大量马帮往来的原因。马上所处的川滇交界,货物运输量大。然而,这里属于著名的横断山系,山高谷深,驿道崎岖,给马帮运输造成了很大的困难。而马上这里却是地势平坦,又在金沙江边,于是,长期以来,人们便有意避开大山的崎岖,把货物通过水路运到马上街,再由马帮转运他处。
    大量的口碑资料和实地考察的结果,使我们越来越觉得,老人们所说的这条水上通道,应当就是一条南丝绸之路上的水上通道。
    众所周知,南丝绸之路是公元前4世纪前形成的一条由我国内地通往亚欧各国的国际大通道。该道以成都为起点,分东西两路向西南而行,西路又称灵关道,东路又称五尺道。东西两路汇合于云南大理后,经南路(古称博南道或永昌道)到达中缅边界的腾冲、畹町等地,出境到缅甸,再转入印度以及孟加拉等国。
    这里我们说一下西路。西路从成都起,到西昌(邛都)后,又分为东西两道。东道为主道,西道为支道。东道经黄连关、甸沙关、会理,在鱼鲊渡过金沙江,经永仁、姚安、普棚、云南驿,到达大理。西道经平川、盐源、宁浪,过金沙江后,经丽江、鹤庆、邓川,到达大理。
    有意思的是,南丝绸之路的西路在川滇交界处分出的主、支两条道形成的一个圈,正好环抱了一段可以通航的金沙江。在这段江上,人们可以从上述西路支道上的丽江下水,平安地到达西路主道上的鱼鲊渡口。
    关于这一段江上的通航情况,湾碧到马上就不用说了,因为现在都有人在行船。马上到鱼鲊一段,其实在很早以前就是一条热线。说晚一些,有资料证明,在清嘉庆、道光年间,即公元1796年到1850年间,就有人将宝鼎的煤炭从水路运到会理冶炼铜矿。
    由此可见,这条老乡所说的水路,应当是古南丝绸之路上的一段水上通道。
    根据历史记载判断,南丝绸之路基本上都是旱路。上述水上通道的发现,无疑会在南丝绸之路上增添上一道亮丽的色彩。

     (2005年11月16日)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