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墙全景 艺术墙局部:长号吹起来 艺术墙局部:漂流勇士 艺术墙局部:词《满江红》
大型浮雕《万里长江第一漂》赏析 一幅题为《万里长江第一漂》的大型浮雕,近日在西区清香坪立交桥北侧亮相。因为这幅浮雕实在太大了的原因,人们把它称为艺术墙。 这面艺术墙依山顺势呈梯形,老远看到,就给人气势恢弘的感觉。 大型浮雕《万里长江第一漂》,形象地概括了西区的地理特征、矿产资源、民族风情,突出地表现了西区人民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创造的旅游品牌“万里长江第一漂”。 长江的上游金沙江横贯西区全境,为西区人民创造水上旅游项目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基础。西区人民正是在引起全球轰动的1986年长江漂流的基础上,利用资源优势,于1999年10月启动了金沙江漂流活动。2001年,经过考察论证,四川省旅游局正式将在西区举行的金沙江漂流命名为“万里长江第一漂”。从那一年起,在这里已经成功地举办了三届中国•攀枝花国际长江漂流节。 大型浮雕《万里长江第一漂》,就是以长漂为题材,在有限的空间里表现出长漂“生态、环保,民族亲和”的重大主题。 艺术墙从下到上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中间偏上的一块大匾格外醒目,上面凹刻着7个红色行草大字:万里长江第一漂。据介绍,这块大匾有19.8米长,3米宽,每个字就有1.8平方米。大匾的右下方,墩墩实实一个大鼎,鼎内焰火熊熊,象征着西区古老的历史,也象征着西区的社会稳定如磐,建设事业繁荣兴盛。大匾左下方,3位彝族青年对天吹响了长号,好像是在为长漂的健儿助威,又好像是面对新生活尽情地吹奏着华美的乐章。在这里,我们不仅听到了青年人斗志昂扬的号角,也还听到了催人奋进的铜鼓声。 第二层次最为宽大,应当是整幅浮雕的主体。中间,8个漂流健儿分乘两只漂流艇占据了整个艺术墙的中心。看啊,波涛排空,浪花飞溅,险滩恣肆呈凶狂;蛟龙出水,艇跃浪尖,健儿挥桨斩巨澜。踏平金江千重浪,飞越险滩只等闲,那是何等的壮观!漂流健儿拼搏的精神,鼓舞着建设者的斗志,漂流健儿凸显的肌腱,给了人们必胜的信心!右侧,从右上方到左下方斜拉着的长长的高空运输索道,在一簇簇绽放得如云似霞的攀枝花和攀枝花苏铁中穿梭着。索道上悬挂的矿斗里,装满了矿石或是乌金,寓意了西区在攀枝花建设中建材、能源与冶金辅料基地的地位特征。右下方,面积达60平方米的一块大匾上,镌刻着刘成东填词,高维洲手书的《满江红•长漂》:“滚滚长江,来天外、惊涛万叠。犹自有、漂流船队,四方豪杰。昔日放歌云岭远,今朝踏浪江天阔。看晴空,有雁阵和鸣,情相悦。/阳光好,云絮白,霜叶美,辞更切。浪摇狂想曲,险滩翻越。笑语轻扬千堆梦,涛声浩荡三重雪。架长风、向澎湃潮头,攀明月。”词意逶迤磅礴,书法端庄凝重。竖写,大字每行4字,计30行。 左侧,3个牧羊姑娘赶着羊群,似乎在云中走,又像在水中行,缥缈洒脱,怡然自得。稍低,4个彝族姑娘,在她们祖祖辈辈崇拜的火的映照下翩翩起舞。她们的身旁,悬挂着牛羊的头骨。这些饰物,既是护佑她们平安的图腾,又是她们生活富足的象征。在这里,鱼儿在水中游,鸟儿在天空飞,阳光天天灿烂,鲜花四时盛开。这里就是闻名遐尔的中国西部阳光城,这里就是旅行家向往的地方。 三层次,即最高层,描绘了长江源头的自然景观和金沙江沿岸少数民族的生活情景。中部3人,一人弯腰背水,两人仰面欢歌。生命之水滋润着生命,甜美的歌声赞美着幸福的生活。人物举止行云流水,歌声曲调悠扬婉转。凝神之际,竟然仿佛已经听到了来自天籁的仙音。右边偏上,一轮金光四射的太阳,大有“金乌海底初飞来,朱辉散射青霞开”的气势,把灿烂的光芒无私地倾泻给世间万物。左面,云山高远,在白云缠绕的山间,一股山溪倾泻而下。那就是青藏高原的格拉丹冬,那就是万里长江的源头!长江由此奔腾千里,横贯华夏,孕育了伟大的中华民族!山下,三个精悍的小伙子骑着骏马在追星赶月。是啊,新中国的成立,把雪域高原的藏族同胞和深藏在大西南深山里的彝族同胞,从奴(农)隶制社会飞跃到了社会主义社会,祖国西部的大开发,攀枝花的建设,又给大西南的少数民族同胞带来了跨越发展的好机会。我们欣喜地看到,在五十六个民族的大家庭里,少数民族同胞已经跨上了飞速前进的骏马,在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上飞奔! 担任大型浮雕《万里长江第一漂》制作的雕刻家向我们介绍说,这面艺术墙,巧妙地依顺着原先修建清香坪立交桥时建造的高大挡墙造势。其制作方法是,先将丹霞沉积岩岩石贴在经过处理了的挡墙面上,然后在红色的岩石上雕出浮雕图案。雕塑完成后,再用钢针将贴上的岩石加固在挡墙上,使其永久不会脱落。 雕刻队的李晓峰给我们说,这块艺术墙最高处有38米,最宽处有185米,面积接近3000平方米,目前应当是全国最大的一块艺术墙。他说,他做这类型的工艺品已经21年了,全国各地差不多都跑过,像这样工程浩大,艺术质量要求高,制作难度大的艺术墙还没有见过。 2005年12月3-4日,写于西区清香坪(以上图片由毛文洪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