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动态 资源 企业 财经 旅游 文化

动态

关于攀枝花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0(2)

2007-03-09 08:21 来源:攀枝花日报 作者:佚名 阅读

  总的来看,去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良好,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经济增长方式还比较粗放,结构性矛盾还未根本缓解,节能降耗任务还十分艰巨,生产要素制约明显,农民持续增收基础不牢,就业压力仍然较大,构建和谐攀枝花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二、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2007年,攀枝花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关注民生、服务民众、发展经济、促进和谐,以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新农村建设和“双创”工作为重点,深化改革开放,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推进节能降耗,统筹城乡发展,保持社会稳定,以更加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七大召开。

  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3?郾5%,力争达到14?郾5%,其中第一产业增长6%,第二产业增长16%(其中工业增长17%),第三产业增长11%。这样安排主要考虑到:一是国家在宏观经济政策上仍将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经济发展将从“又快又好”转向“又好又快”,表明经济发展将更加重视质量和效益,全国经济发展速度将有所放缓。二是与“十一五”规划相衔接。三是分析今年的增长因素,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一方面,“项目推动年”的一批重大项目将在今年发挥效益,工业园区和县(区)属经济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是全市经济加快发展的重要支撑;另一方面,占我市工业总量60%的大型国有企业增量十分有限,同时考虑发展中的不确定性因素,要实现更高的增长速度有一定的难度。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这样安排主要考虑到:一是国家在进一步加大对土地、信贷和市场准入调控力度的同时,还提高了环境和安全的准入标准,新上项目难度增大。二是从长期发展看,也需要保持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适度增长。三是“项目推动年”储备了一大批项目,大部分将在今年付诸实施,全年投资仍将保持一定增长。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这样安排主要考虑到:今年国家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调整投资和消费的关系,扩大国内消费需求,重点增加居民消费尤其是农民消费,努力提高农民和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促进消费增长。同时,随着我市综合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住房、餐饮娱乐等消费热点的持续升温以及消费环境的不断改善,居民消费将保持一个较快的发展速度。

  ——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5%。这样安排主要考虑到:一是国家非常重视节能降耗工作,并将其作为考核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约束性指标,要求各地采取有力措施,分解落实任务,抓好此项工作。二是去年我市能耗指标虽然有所下降,但任务仍然很重,压力很大,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充分挖掘潜力,努力降低能耗。三是随着循环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全市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以及技术创新能力的增强,我们能够在工业、建筑等重点领域实现一定程度的节能降耗。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这样安排主要考虑到:一是从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出发,国家将进一步加强收入分配宏观调节,出台一系列惠民政策和措施,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扩大中低收入者比重,特别是采取提高征地补偿标准等措施来稳定农民收益,促进共同富裕。二是我市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有利于促进城乡居民收入的提高。三是2006年我市相继制定出台了一些促进居民增收的富民政策,其增收效应在今年将进一步显现。

  ——城镇新增就业1?郾1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6000人,其中“4045”救助对象再就业10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郾2%以内。这样安排主要考虑到:一是今年国家仍将站在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高度,在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加强社会保障等方面完善和出台相关政策措施。二是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随着我市第三产业的发展,我市服务业将面临大的发展机遇,特别是旅游业等新兴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将会吸纳更多的劳动者就业。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郾5‰以内。这样安排主要考虑到:通过近几年的努力,我市人口已进入低生育水平阶段,特别是近年来对人口计划生育工作进行综合治理,构建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加强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的服务与管理,我市人口增长率已逐步下降,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郾5‰以内是可行的。

  实现以上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需要着力抓好以下九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

  继续调整农业结构,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惠农政策,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加快发展优质稻、优质特色水果、优质烤烟、无公害蔬菜、畜牧水产等种养殖业,围绕特色优势农产品,实施品牌化战略,树立攀枝花南亚热带特色水果的品牌形象,扩大鲜食豌胡豆、鲜食玉米等菜用粮的种植面积,优质烤烟保持稳定发展。搞好小桐子生物柴油原料林基地、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等一批工程建设。稳步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加快建设农产品物流中心,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狠抓农业招商引资,充分利用我市农业资源优势,精心包装项目,争取有大的农业开发、加工项目在攀枝花落户。

  加大农业投入,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加快大竹河一期工程,搞好病险水库整治和安宁河堤整治,继续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农村沼气、节水灌溉等“六小工程”和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切实解决3?郾9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新建1?郾1万户农村沼气池。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步伐,新建2个乡(镇)和42个行政村通油路282公里。全面推进东区、西区农村基层组织及公共文化设施项目建设,重点完成仁和区、米易县、盐边县20个乡镇宣传文化中心和171个村级宣传文化中心建设。加强水土流失治理,继续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改善农业生产生活环境,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增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扩大农村社保医保覆盖面,整体推进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改善村容村貌。稳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改善农村经济发展环境。积极发展劳务经济,完善农民工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对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就业和创业能力,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全年实现劳动力转移8万人。加大农村扶贫开发力度,确保完成攀枝花农村十年扶贫开发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

  (二)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保持工业经济快速增长

  继续培育壮大支柱产业。围绕钒钛、钢铁、能源、化工四大支柱产业,加大项目建设力度,不断增强支柱产业支撑能力。确保钢企15万吨离子膜烧碱、源丰公司1?郾6万吨四氯化钛、三羊制钛5000吨海绵钛、大地环业新型干法水泥等项目按时竣工投产;加快推进德胜集团、中禾实业钒钛磁铁矿综合利用、紫东钛科技公司4万吨钛白粉、二滩矿产品开发公司4万吨钛白粉、乌龟石水电站等项目建设;争取白马铁矿二期、钢企公司5000吨海绵钛、蜀峰钛业公司4万吨钛白粉、桐子林水电站、藤桥河流域水电开发等项目开工建设,积极做好攀宏公司钒制品生产线扩能、观音岩水电站、金沙、银江水电站等项目的前期工作,加快煤炭资源深部勘探,大力推进全市煤炭资源整合。

  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推动产业链横向整合、纵向延伸和侧向带动,重点改进钒钛、钢铁、电冶化工产业前端初级产品生产工艺,优化产品结构,节约利用资源,促进环境友好;加快中端产品产业链的联合和延伸,抓好东泰公司精密带钢及真空镀膜系列产品、白云铸造高强度铸件等项目建设,逐步形成以钒钛、钢铁、电冶化工材料为基础的相互关联的加工制造产业集群;加速高科技钒钛新材料、新产品产业化步伐,力争突破四氯化钛、直接还原新流程等关键产业链瓶颈,引导钒钛产业向纵深发展。

  加强工业经济载体建设。采取有力措施,落实目标责任,搞好服务,促进大企业加快发展,扩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群体。搞好以四川攀枝花钒钛产业园区、西区民营经济示范区、安宁、白马、新九工矿区、南山循环经济发展区为重点的产业集聚区建设,完善基础设施,优化发展环境,进一步增强园区承载大项目、大企业和大产业的能力。鼓励和引导优势企业和优势产业向园区集中,促进工业集聚发展、循环发展。加快“百亿工程”推进速度,早日将四川攀枝花钒钛产业园区”打造成为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的工业园区,着力培育钢城企业总公司成为销售收入达到100亿元的企业,大力支持攀钢发展成为营业收入超450亿元企业,同时,扩张6户“20-50亿企业”和培育6户“10-20亿元企业”,不断扩大规模以上企业集群。

  加强经济运行综合协调工作。做好资金、能源、运输的统筹协调,努力缓解生产要素紧张的矛盾。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支持中小企业做大做强,增强发展活力。

  (三)发挥消费拉动作用,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

  坚持大旅游发展战略,充分发挥旅游业对第三产业的促进和带动作用,重点打造“中国西部阳光温泉度假之旅、大裂谷奇异风光之旅、大三线工业探秘之旅、川滇民族风光之旅”四大旅游特色品牌,全面打造冬季旅游胜地。积极创新设计和开发旅游商品。加大旅游宣传力度,进一步拓展国际国内旅游市场,完善旅游服务功能,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树立良好的旅游形象,巩固和发展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成果,做大做强旅游总量,力争实现旅游收入增长39%。

  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提高现代服务业服务水平和技术含量,优化整合各类市场,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流通企业,着力培育一批有特色、上规模、辐射力较强的大市场,加快建设攀西烟草物流中心、市粮食物流中心、川云西路国家重点农产品批发市场。加快农村现代商品流通设施建设,积极引导和促进农民消费。培育和壮大文化娱乐、职业培训、体育健身、卫生保健、社区服务等新的增长点,促进居民消费结构升级。规范发展中介服务,进一步开拓以科技、审计、会计、建筑工程咨询、法律咨询为重点的中介服务领域。

  积极推进房地产业发展,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房地产政策,按照我市住房发展规划目标要求,科学规划布局,搞好土地供应,适度扩张住房建设规模,调整住房供应结构,增加经济适用房建设比重,逐步解决中低收入者住房困难问题,重点搞好五十一片区攀钢经济适用房、清香坪经济适用房、攀煤搬迁安置小区等住房建设。进一步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加强监督和管理,确保房地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四)保持适度投资规模,增强持续发展能力

  大力优化投资结构。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坚决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加强薄弱环节建设,控制高耗能、高污染、技术落后和产能过剩行业的盲目扩张。投资要重点向新农村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城建、交通、能源和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优势产业,资源节约综合利用以及循环经济项目,各项社会事业、特别是农村教育卫生文化事业等六大领域倾斜。

  搞好重点项目建设。继续执行项目推动的投资专项监督考察制度、重点建设项目协调会议制度、市级领导项目责任制度和项目情况通报制度。加快在建项目建设,切实帮助项目业主解决实际问题,确保重大工程项目按期完成建设任务,重点抓好西攀、攀田高速公路,世行贷款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二期工程、滨江大道上段、炳仁路后段、炳三区、炳二区道路,法垭路、仁拉路、柏观路以及通乡公路等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完成迤资火车站改扩建工程和二石线二回路输变电工程,积极推进攀枝花钒钛产业园区马店河铁路货场建设。对具备条件的新开工项目要尽快开工建设,形成有效投资。扎实做好一批项目的前期工作,力争完成丽江-攀枝花-昭通铁路的预可研报告,开展丽江-攀枝花高速公路、攀枝花经宜宾至重庆的高等级公路等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继续加大重大项目储备力度,增强投资增长后劲。落实好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的各项政策措施,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特色优势产业项目,用好“绿色通道”制度,及时解决项目报批、用地、移民、拆迁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同时,对重大项目实施规范化管理和跟踪落实,力争一批重点项目年内竣工并发挥效益。

  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研究和把握国家、全省投资方向,加强与省市有关部门沟通协调,积极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充分发挥国投公司的筹融资功能,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步伐,放宽市场准入,进一步用好民间资金。提高投资效益,重点是提高政府投资的质量和效益,加强对项目审批、设计、概预算、施工、招投标和资金使用等项目的全过程管理,确保政府投资的产出效益。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