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培养科技人员的实践能力,结合新项目的开发,不断提高他们的工程开发能力。抓好人才引进工作,根据公司发展需要,每年到全国重点高校招聘急需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制定优惠政策,吸引优秀大学毕业生到攀钢工作。坚持人才与智力引进相结合的思路,设立了博士后工作站,“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利用社会人才和智力为攀钢工作。加大对优秀科技人才的激励力度,设立科技奖励基金,对在攀钢关键、核心工艺技术方面做出重大贡献的优秀科技人才给予重奖。2001年给予个人最高的一次性奖励达到10万元,2005年对钒氮合金项目给予的奖励达到80万元。同时,攀钢对优秀人才实行津贴,公司技术带头人享受1000元/月的津贴,青年拔尖人才享受600元/月的津贴。目前,攀钢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才27767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级专家22人、省级专家15人、市级专家63人。
——坚持开展创新型企业文化建设,努力培育企业创新精神。通过弘扬“艰苦奋斗,求实创新,诚信团结,永攀高峰”攀钢精神,宣传科技在攀钢建设和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宣传科技工作者和知识分子对攀钢的贡献,宣传创新典型,推进创新实践,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突出抓条件、抓保障,鼓励科技人员开展创新活动,支持竞争,宽容失败,千方百计解决好科技人员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不断改善创新创造的工作条件。深化“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广泛开展“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提合理化建议”等活动,鼓励职工立足岗位开展小革新、小发明、小创造,做到全员参与、各尽其能,发挥一切有利因素推动攀钢自主创新。 攀钢自主创新硕果满枝 四十年来,攀钢牢固树立自主创新主体意识,坚持走科技效益型发展道路,致力于深度开发攀西钒钛磁铁矿资源,着力打造钢铁钒钛精品基地,已发展成为我国西部最大、中国重要的钢铁生产基地,中国最大的钒制品和铁路用钢生产基地,中国规格品种最齐全的无缝钢管生产基地,中国最大的钛原料和钛白粉生产基地及世界第二大产钒企业。 首先,自主创新在促进攀钢经济规模和整体竞争实力不断跃上新台阶发挥了重要作用。攀钢一期建设投产后仅为年产钢150万吨的规模,依靠自主创新和科技进步,抓好二期和三期工程项目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抓好新上项目的挖潜改造,同时,不断优化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目前,攀钢形成年产铁720万吨、钢780万吨、钢材700万吨、钒渣20万吨、钛精矿30万吨、钛白粉7.2万吨的综合生产能力。2005年,攀钢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21.39亿元,利税33.07亿元,利润12.74亿元,成为四川省唯一入围中国企业500强前100强的企业。 其次,依靠自主创新培育出一大批国际国内知名的钢铁精品名牌。目前,攀钢钢轨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攀钢开发的PD3、PG4高强耐磨轨综合性能超过日本、法国生产的世界名牌钢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钢轨余热热处理生产线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攀钢钢轨在中国第一条时速200公里准高速铁路秦皇岛—沈阳线成功铺设,结束了中国不能生产高速钢轨的历史;攀钢近期在国内率先开发生产出时速350公里的100米长尺高速钢轨,为我国铁路的现代化提供了重要支撑。目前,攀钢钢轨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三分之一,并出口欧美、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同时,攀钢开发出深冲冷轧板、DX系列镀锌板、热镀锌铝板及限制有害物质家电用钢板国内知名的家电用钢板,扭转了家电用板主要依靠进口的局面;自主开发的含钒高强钢板、310乙宇钢等铁路车辆用钢材技术上国内领先,市场份额占有绝对优势;在国内第一家开发出直径340mm的无缝钢管,填补了国内在大口径高压锅炉管、石油套管等高附加值无缝钢管生产方面的空白。攀钢重轨、钒钛制品、热轧汽车大梁板、冷轧家电用板、无缝钢管等五类产品被评为“2004年度中国钢铁十大影响力品牌”,钢轨产品2005年获得全国名牌产品称号。攀钢也被评为“2004年度中国钢铁品牌建设十大杰出企业”。 其三,自主创新促进了钒钛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显著提高。攀钢依靠自主创新,开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产品,自主开发的提钒及钒产品技术全球领先,俄罗斯、新西兰等国外企业纷纷前来要求转让技术。攀钢钒制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80%,国际市场占有率达到20%,中国钒产业已成为我国目前为数不多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之一,攀钢也发展成为世界上规模第二、实力最强的产钒企业,正向世界第一迈进。同时,通过原始创新和引进吸收再创新相结合,攀钢攻克一系列技术难关,从选铁尾矿中选出钛精矿,并不断突破国际上细粒级选矿的禁区:氯化法钛白技术长期为少数跨国公司垄断,攀钢通过与清华大学及境外专家联合攻关,突破封锁,掌握了氯化法钛白核心技术——氧化器技术,接近国际先进水平;通过引进关键技术并消化、吸收和开展自主创新,独创出专用型高档造纸钛白、化纤钛白的常压水解技术,掌握了纳米钛白制备和应用技术,钛资源利用技术水平国内领先,攀钢已发展成为中国最大钛原料基地和钛白生产企业。 ——依靠自主创新取得了一批国际国内领先、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攀钢自建成投产以来,共取得科技成果2291项,其中部、省级成果232项,具有1426项科技成果获得各级奖励,其中4项获国家技术发明奖,10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78项获部省级科技进步奖。申请专利495项,获专利权301项,其中获美国专利3项。攀钢依靠科技攻关,成功解决了大型普通高炉冶炼高钛型钒钛磁铁矿的世界性技术难题,“普通高炉冶炼高钛型钒钛磁铁矿技术”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先后自主开发三氧化二钒、钒氮合金等生产工艺技术,占领了国际钒技术和产业制高点,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特别是钒氮合金生产技术打破美国独家垄断,工艺上优于美国,实现了常压、连续生产。“钒氮合金产品研发及产业化技术研究”项目获得2005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04年度冶金科学技术特等奖和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自主创新促进了攀钢二期、三期工程和重点技改项目建设快速建成和达产达效。攀钢在二期、三期工程和技改项目建设中,重视引进技术的消化和二次创新,并形成新的自主知识产权,使技术改造的投入尽快发挥效益、发挥出更大的效益。攀钢参与研制的中国第一条板坯连铸机生产线,通过高效化技术开发及改造后其产能翻了一番。攀钢在热板生产线改造中对原引进的热卷箱技术、自动控制系统技术进行再开发后,其技术超过了原引进的水平,热卷箱技术已转让到鞍钢等六家国内企业,热板产能由设计的100万吨/年提高到目前接近300万吨/年。三期工程建设中,攀钢围绕轨梁万能生产线、?准340mm机组、新3#高炉、冷轧3#镀锌机组、高钛渣等项目,开展工艺技术研究,取得一批关键性的技术突破,促进了项目快速建成和达产达效。同时,加强原创性技术研究,完成了矿山阶磨阶选改造,使铁精矿品位由52.8%提高到54%以上,产能由430万吨提高到480万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