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日前从攀钢钢研院钒钛研究所了解到,对改变我国石煤提钒落后局面、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和开拓攀钢钒资源都有重要意义的攀钢“石煤提钒工艺研究”课题,目前已提前完成各项试验工作,实现了较大的技术突破,取得了明显的研究成效。钒收率居国内同行业榜首,五氧化二钒产品质量达到相关标准优等品水平。
石煤是一种含碳少、发热值低的劣质无烟煤,又是一种低品位多金属共生矿,钒是其中最主要的有价金属元素。含钒石煤遍布我国湘、鄂、川、黔、浙、桂、赣、皖、陕、晋、豫、甘等20余个省区,大多处于经济落后地带。据有关统计资料,石煤中钒的总储量是我国著名于世的钒钛磁铁矿中钒总储量的7倍,仅浙江至广西一条长约1600多公里的石煤矿,就蕴含着1亿吨以上的五氧化二钒。由此可见,对如此丰富宝贵的含钒石煤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具有巨大的经济潜力和社会效益。 然而,由于百分之七、八十的石煤中钒的品位很低(五氧化二钒含量0.8%以下),要对其开发利用又是何等的艰难。作为居于世界钒企业领先地位的攀钢,去年年初开始涉足石煤提钒领域,4月组成了以钢研院为第一负责单位的主要针对陕西省安康石煤矿的“石煤提钒工艺研究”课题组。该矿不仅品位低,而且钙镁杂质含量高,这给整个研究工作带来很大困难。攀钢科技人员充分利用自身技术优势,经过多次讨论、研究,拟定了两条试验线路。通过先后进行的多次分段试验和最后进行的全流程试验,在提钒的三个主要工序——钠化焙烧、浸出、钒液净化均取得了较大的技术突破,使钒的总收率平均达到60.70%,远远高于国内同行业通常的40%—50%的指标,试验最终所得产品五氧化二钒达到了冶金99牌号标准的质量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