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攀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张桂芳博士通过评审按期出站,成为攀钢培养出站的第二位博士后,其“攀钢大方坯电磁搅拌工艺与铸坯质量研究”课题报告受到评审专家组好评。“刚性与柔性机制并用,是攀钢博士后工作站保持高效运转的‘秘诀’,也是攀钢打造行之有效的自主创新体制和机制的有效方法”,攀钢有关负责人在介绍该公司自主创新体制和机制时如是说。
攀钢建立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科技创新体制和运行机制,科技创新管理体制上形成了面向市场,从市场到研究开发、工艺设计、产品制造等产学研一体化的、高效运作的科技创新管理格局。同时,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坚持自主创新为主,与扩大对外开放、吸引和引进国内外技术力量相结合,开展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不断提高攀钢科技创新实力。 建立完善企业自主创新体系 该公司按照资源配置系统优化的原则,整合科技资源,理顺管理关系,逐步建立战略性、原创性、前瞻性开发的技术进步导向和计划、评价体制,建立了国家级技术中心、公司级科技攻关队、厂矿技术工作队三个层次抓科技的体系。技术中心重点研究重大长远的战略问题,围绕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研究开发,跟踪国内外科技发展的最新动向;科技攻关队重点开展近期应用研究,抓科技成果转化、现场科技服务指导和完善;厂矿技术工作队主要围绕本单位的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等提供服务,实施一些“短、平、快”项目,解决生产中遇到的要求投入小、快速解决的技术问题。同时,攀钢建立了有效的科技成果转化的实验协调、组织实施、应用评价、改进完善、推广使用等工作制度,加速科技成果的工程化、产业化。该公司还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积极开展专利权、商标、科研成果权、厂名标识权等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先后制定实施了《攀钢知识产权管理办法》、《攀钢商标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提高全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明确知识产权管理部门职能,努力保护好攀钢知识产权。 统计显示,攀钢自建成投产以来,共申请专利495项,获专利权301项,其中获美国专利3项。被四川省授予“科技创新先进单位”,攀钢技术中心被国家科技部等五部委授予“技术创新成就奖”。 加大投入,增强科技开发实力和造血功能 攀钢一位主管科技的负责人介绍说,从制度上充分保证科技研发的资金和资源投入,通过改进和完善科技经费管理,保证经费支持力度和投入效果,是推动攀钢实现科技资源效益最大化的重要“武器”。 该公司一是保证每年技术开发费的投入不低于上年度销售收入的1%。并积极研究利用国家鼓励技术开发投入所给予的财政优惠政策,通过加强与国际、国内技术的交流和合作,争取国家基金、政府项目及其他政策支持,同时积极寻求其它引资渠道,作为攀钢技术开发资金来源的重要补充形式,促进了科研成果的工程化、产业化,做到开发一批、储备一批、推广一批。二是加强技术中心建设。引进并完善实验室条件和中间试验手段,形成了连铸模拟试验、高炉还原过程模拟试验、钛白研究等20余个实验室,并与长虹共同组建了产品应用研究联合实验室;整合原成都无缝钢管厂和成都钢铁厂科技力量,在成都设立了攀钢技术中心分部,发挥攀钢国家级技术中心的优势,整体提升攀钢科技持续创新能力和科技竞争优势。 打造优秀的科技团队。攀钢在发展过程中坚持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加强人才培养,优化人才结构,提高人才素质,加大人才激励力度,创新选人、用人新机制,形成了高素质的经营管理者队伍、优秀的科技人才队伍和能工巧匠型为核心的人才队伍,充分发挥人才创造性和积极性,有多年在全公司范围内组织技术攻关的优良传统,为攀钢科技工作取得丰硕成果奠定了基础。 产学研结合,创新与引进结合 攀钢始终坚持自主研发与引进、消化相结合,与高校和国内外科研院所开展联合科技攻关,以解决攀钢重大综合性生产技术难题,实现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目前,攀钢与清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四川大学、钢铁研究总院、中科院等20余所高校和科研院所进行长期合作,一方面合作开发超细晶粒钢、非调质钢、高强度建筑用钢材、高速铁路用钢轨、热处理轨、防腐蚀轨、特殊用大型材、适用于特殊用途(高强度、高深冲性能IF、无缺陷冷轧面板)的冷热轧板,大口径、特殊用途无缝钢管或有缝钢管,铸管的开发(包括高强、防腐、耐候等)、新型建材、特殊用途棒材(500Mpa建材、汽车用高级棒材等)等新型钒钛钢种。另一方面重点着力于高钛渣及氯化法钛白技术的突破、纳米钛白生产工艺、金属钛制备、钒功能材料(钒薄膜和钒电池用溶液等)开发等钒钛新材料开发。同时,该公司加快关键技术引进步伐,解决钛资源深度开发利用的技术瓶颈,立足高起点,引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工艺技术,推动钛资源利用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引进乌克兰的高钛渣技术将在年内建成投产。 发挥全体职工的聪明才智 “自主创新靠科技人员单打独斗,其效果绝不会好,只有发挥全体职工的集体智慧,自主创新的路才能越走越宽”,攀钢一位主要领导的话道出了群众基础对自主创新的重要性。 据了解,攀钢建立了党政领导、工会牵头、部门协作、全员参与的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工作格局,在抓好专门人才队伍建设的同时,把大力开展群众提合理化建议作为推动攀钢科技创新不断取得进步的重要措施,职工立足本职岗位,针对现场工艺技术装备提高、产品品种质量改进、新产品开发等提合理化建议。坚持每年评选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十五”期间,攀钢共实施合理化建议6万余条,2005年全公司提合理化建议2万余条,采纳了1.8万余条,实施了近1.2万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