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突破高钛型钒钛磁铁矿高炉冶炼世界难题,到奠定攀钢钢轨世界领先地位,从成功打造“中国家电用钢板第一品牌”,到钒钛产业的飞速发展……攀钢前进的每一个脚步,无不闪耀着自主创新的智慧光芒。
创新,已经成为攀钢(集团)公司实现持续发展的“灵魂”。 据统计,仅“十五”期间,攀钢共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114项,其中获国家科技奖和省部级一等奖以上的成果达14项,大批依靠自主创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构成了攀钢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创新文化孕育创新意识 攀钢在提炼企业精神时,将“艰苦奋斗、永攀高峰”作为攀钢的核心价值观,成为攀钢精神的核心内容,体现了攀钢人永不满足,不断挑战自我,不断攀登新的高峰的价值追求;艰苦卓绝的创业历程,孕育形成了优秀的攀钢文化,攀钢的科技发展和进步,攀钢文化起着强有力的支撑作用。 在攀钢,营造关心了解创新、重视支持创新、参与推动创新,不怕挫折、容忍失败的文化氛围是该公司企业文化建设长期坚持的基本工作方针。 攀钢打破论资排辈的陈旧观念,根据年轻化、专业化、知识化的要求,不失时机地把一些科技人员提拔到各级领导岗位,实现了攀钢干部队伍的优化,提升了攀钢科技人员的地位。 他们破除“重长不重家”的观念,鼓励知识分子当技术业务专家。攀钢规定,在住房、职务、工资等级线、奖金系数等方面,工程师或相当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比照科级对待,高级工程师或相当职称的技术人员比照处级干部对待。 攀钢健全完善各层次的激励机制,形成内部开发、流动、竞争、协作的科技创新的良好环境。坚持每年表彰一批成绩突出的科技人员,对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进行重奖,个人最高奖额达到10万元。2005年2月,在攀钢第七次科技大会上,该公司奖励总额达505万元,其中“钒氮合金产品研发及产业化技术研究”一个项目的奖励额度达80万元。 攀钢千方百计改善知识分子的学习、生活条件,在工资、奖励、住房上采取了倾斜政策,使科技人员的收入逐年有所增加。从2001年开始,攀钢实行了新进入攀钢大中专毕业生最低工资保障制度,博士为协议工资,硕士1500元/月,双学士1300元/月、本科1100元/月。 攀钢倡导默默无闻、甘于奉献、独立思考、敢于质疑的科学精神,反对人云亦云、急功近利、虚夸浮躁的不良风气。近年来,攀钢加大实行科研项目对内对外招投标和项目负责制的力度,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选拔项目负责人和项目组成员,实行择优上岗,不仅激发了科技创新的活力,也净化了科技环境,使广大科技工作者将主要精力花在了潜心研究上。 同时,该公司深化“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广泛开展“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提合理化建议”等活动,鼓励职工立足岗位开展小革新、小发明、小创造,做到全员参与、各尽其能,发挥一切有利于因素推动攀钢自主创新。 创新体制带动创新实践 该公司按照资源配置系统优化的原则,整合科技资源,理顺管理关系,逐步建立战略性、原创性、前瞻性开发的技术进步导向和计划、评价体制,建立了国家级技术中心,公司级科技攻关队、厂矿技术工作队三个层次抓科技的体系,建立了有效的科技成果转化的实验协调、组织实施、应用评价、改进完善、推广使用等工作制度,加速科技成果的工程化、产业化。同时还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积极开展专利权、商标、科研成果权、厂名标识权等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 在经费投入方面,该公司一是保证每年技术开发费的投入不低于上年度销售收入的1%。并积极争取国家基金、政府项目及其他政策支持,寻求其它引资渠道,做到开发一批、储备一批、推广一批。二是加强技术中心建设。 打造优秀的科技团队。攀钢在发展过程中坚持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形成了高素质的经营管理者队伍、优秀的科技人才队伍和能工巧匠型为核心的人才队伍,充分发挥人才创造性和积极性,为攀钢科技工作取得丰硕成果奠定了基础。 攀钢始终坚持自主研发与引进、消化相结合,与高校和国内外科研院所开展联合科技攻关,以解决攀钢重大综合性生产技术难题,实现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目前,攀钢与清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四川大学、钢铁研究总院、中科院等20余所高校和科研院所进行着长期合作,同时加快关键技术引进步伐,解决钛资源深度开发利用的技术瓶颈,立足高起点,引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工艺技术,推动钛资源利用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为发挥全体职工的聪明才智,攀钢建立了党政领导、工会牵头、部门协作、全员参与的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工作格局,在抓好专门人才队伍建设的同时,把大力开展群众提合理化建议作为推动攀钢科技创新不断取得进步的重要措施。“十五”期间,攀钢共实施合理化建议6万余条,2005年全公司提合理化建议2万余条,采纳了1.8万余条,实施了近1.2万条。 创新成果扩大竞争优势 近年来,攀钢通过不断自主创新,在钢铁产品开发、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先进工艺及装备等技术领域不断取得丰硕成果,从而在整体上提高了攀钢的核心竞争力。 突破高钛型钒钛磁铁矿高炉冶炼世界难题——攀钢人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在生产实践中创造出了一套用普通高炉冶炼高钛型钒钛磁铁矿的冶炼技术,成为我国炼铁技术独立发展的重要标志,为攀枝花钒钛磁铁矿开发和攀钢的建成投产及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随后的钒钛磁铁矿高炉强化冶炼新技术,突破了高钛型钒钛磁铁矿高炉不能喷煤的禁区,冶炼水平达到了普通矿高炉冶炼新水平。 持续技术创新奠定攀钢钢轨领先地位——当今世界,提到钢轨,就不能不提到攀钢。这是因为,攀钢使中国进入了代表世界钢轨生产最高水平的高速钢轨领域,成了全球第六个能够生产高速钢轨的国家。据介绍,攀钢已在钢轨生产领域内先后独创并申请了近20项专利,其中10余项已被我国授予专利授权,其中的几项专利,至今为止仍属全球领先。 打造“中国家电用钢板第一品牌”——攀钢在引进世界上最先进的冷轧和镀锌设备的同时,将引进装备和技术与自主创新相结合,通过材料及工艺研究,开发出系列深冲冷轧板、DX系列镀锌板等国内一流家电钢板,改变了家电板过去主要靠进口的局面。目前,攀钢产品遍布长虹、格力、美的、科龙等名牌家电企业,在国内家电板市场占有重要的份额。 向“全球最大的钒制品生产企业”目标迈进——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攀钢依靠自己的力量,加大钒产品的研究开发力度,使攀钢摆脱了单一生产钒渣的粗放型方式,短短几年相继开发生产出五氧化二钒、三氧化二钒、高钒铁、中低钒铁、钒氮合金等完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钒系列产品。攀钢已成为世界上规模第二、实力最强的产钒企业,正向世界第一迈进。中国钒产业已成为我国冶金行业中为数不多主要依靠自主创新,从而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之一。 勇担振兴中国钛制品产业重担——攀钢经过十几年持续努力,攻克一系列技术难关,从选铁尾矿中选出钛精矿,并不断突破国际上细粒级选矿的禁区,钛精矿产量从九十年代初的零起步到2005年发展到25万吨,大大缓解了国内钛资源短缺的瓶颈。同时,已开发掌握了氯化法钛白核心技术,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为今后打破国外封锁,建议大型氯化法钛白生产线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