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攀钢为主承担的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高速重载钢材新技术开发”项目,于近日在北京通过国家科学技术部验收。这是中国钢轨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章——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能够大批量生产高速、重载钢轨的国家之一。 在验收会上,由殷瑞钰院士、王国栋院士等12位专家组成的验收委员会认为,该项目开发出的350公里/小时高速客运专线100米长定尺钢轨、1300兆帕级重载线路钢轨及1100兆帕级快速客货混运线路钢轨,均填补了国内空白,且1300兆帕级重载线路钢轨综合性能居国际领先水平,350公里/小时高速客运专线钢轨实物质量和1100兆帕级快速客货混运线路钢轨的综合性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国际上把270公里/小时以上的铁路称为标准高速铁路。重载铁路是指总重达5000吨以上的列车行驶的铁路。高速化和重载化是当今世界铁路运输实现现代化的两大既定目标。据悉,我国从2006年到2010年,将投资12500亿元人民币建设包括高速线和重载线在内的17000公里铁路新线,其中高速客运专线7000公里,列车时速达到200至300公里。铁路的高速化和重载化,对作为铁道结构重要部件的钢轨质量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高速重载钢材新技术开发”于2004年在北京通过专家论证并由国家科技部注入上千万元攻关资金后,分4个课题14个专题开展了全面的技术攻关工作。在两年多的时间里,以攀钢为主的参试单位,先后突破了高洁净度钢轨钢高效冶炼及大方坯连铸、高精度钢轨万能轧制、高平直度和高表面钢轨控制、百米长定尺钢轨吊装运输和使用等关键技术难题,在国内率先开发出了上述三个具有国际领先水平,且社会、经济效益巨大的钢轨新品种,其中1300兆帕级重载线路钢轨(PG4)强度指标在通用的珠光体钢轨中名列世界第一。目前,攀钢已形成年产60万吨以上高速、重载钢轨的能力,高速钢轨已试铺在陇海线我国首条时速可达350公里的试验线上,重载钢轨已在国内五个铁路局所辖苛刻线段上经受了一年多的严峻考验,均受到用户好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