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只是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但是,对于攀钢钛业人来说,是一个将永远铭记在心的日子,是一个在攀钢钛产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日子。这一天,攀钢集团钛业有限责任公司正式宣告成立;这一天,必将载入攀钢钛产业发展史册。
攀西地区蕴藏着极其丰富的钒钛磁铁矿资源,已经探明的钛的储量为8.7亿吨,占世界已探明钛资源储量的35%,占国内已探明储量的90%以上。邓小平同志曾经盛赞“这里得天独厚”。 多年来,攀钢钛资源的综合利用,一直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 国务院原副总理方毅同志生前曾9次赴攀,亲自主持召开攀枝花资源利用会议,指导综合利用科技攻关。他在1978年就明确指出:综合利用应当成为我们开发攀枝花的战略方针,要抢建选钛厂,发展我国的钛工业。 1991年,江泽民同志视察攀钢时激情挥毫:“努力把攀钢建设成为现代化的钢铁钒钛基地”。 1996年,朱镕基同志视察攀枝花时语重心长地指出:“特别要考虑资源特点,把钒钛利用起来以后,那是全世界有名的、独一无二的”。 攀钢钛产业发展历程可概括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1989,攀钢选钛厂破土动工并形成年产5万吨的生产能力,标志着攀钢钛资源利用进入起步开发阶段;第二阶段,1990—1997,攀钢选钛厂的生产能力由年产5万吨提高到10万吨,成为国内最大的选钛企业,1994年10月设计年产4000吨的钛白粉厂建成并实现月达产,标志着攀钢钛原料生产初具规模,进入钛资源综合利用阶段;第三阶段,1997年6月攀钢钛业分公司成立至今,通过实施“高效回收微细粒级钛精矿国家产业化示范工程”等扩能项目,使钛精矿的年产能力提高到30万吨,通过科技攻关、技术改造等措施,使本部钛白粉年产能力达到1.8万吨,同时在2002年、2003年先后兼并、重组了锦钛白和渝钛白。2006年,建成了亚洲最大的钛渣冶炼电炉,具备了年产6万吨钛渣的生产能力,从而使攀钢成为中国最大的钛原料供应基地、最大的精品钛原料生产基地和重要的钛白粉生产商。这一切,都为攀钢钛产业跨越式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组建攀钢集团钛业有限责任公司,是攀钢集团公司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进一步加快攀西钛资源利用步伐、做大做强攀钢钛产业,把攀钢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大型钢铁钒钛企业集团的一项重大举措;是攀钢集团公司深化内部改革,实现攀钢钛产业专业化管理的一项重大举措;是攀西钛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的一次重大进展,标志着攀西矿产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又翻开了新的一页。 成立钛业有限责任公司,有利于攀钢集团钛产业形成规模,延伸攀钢钛产业链,不断提高攀钢集团经济效益和核心竞争力;有利于更好地走向市场,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并在竞争中求得更大发展;也是落实四川省委书记杜青林同志提出的“攀钢的优势在钒钛、希望在延伸”重要指示的具体体现;更是攀钢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樊政炜反复强调“钒钛是攀钢的特色和优势,是攀钢未来发展的方向和核心竞争力所在”的战略思想的生动实践。 上世纪40年代,钛产品开始大规模应用并进入消费领域。目前,钛产品被广泛应用于涂料、塑料、油漆、造纸、汽车、医疗、航天等国民经济的各个层面,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钛产品消费量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高低的重要尺度,如美国每年钛产品的消费量是人均6公斤,而我国仅为1公斤。 近几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钛精矿、钛白粉、海绵钛和钛材的市场需求一直以10%以上速度持续增长,为攀钢的钛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结合攀钢钛产业的现状,攀钢钛业有限责任公司将通过提高自身产能和资本运营等多种方式,进一步加快攀枝花钛资源的综合利用步伐。首先是做大做精钛原料产业,通过控制周边矿、与国外合作开矿等措施,力争在十一五期间使钛精矿年产规模达到120万吨,为攀钢的钛产业发展奠定原料基础。其次是利用攀钢已有的资源和技术优势,大力发展“精品”钛原料——钛渣,随着环保压力加大,用钛渣代替钛精矿作为钛白生产原料已成为必然的选择。同时钛渣也是生产海绵钛及钛材的必需原料,是钛产业链中重要的一环。因此,攀钢钛业有限责任公司将力争在十一五期间使钛渣的年产量达到30万吨。第三是做大做强钛白产业,为攀钢钛产业创建发展平台。尽管攀钢目前拥有国内最好的锐钛型钛白和硫酸法金红石型钛白以及唯一的氯化法钛白生产线,但产业规模还太小,年总产能仅8万吨,而美国杜邦公司一家的年产能就为108万吨,每年的产量在80至100万吨。钛白产业规模过小对占领市场,提高市场竞争力极为不利。如2004年国外某厂商拟与攀钢建立长期贸易合作伙伴关系,要求攀钢确保每年供应3万吨钛白产品,但攀钢由于产能的制约,最后不得不放弃,失去了一个进军国际市场、提高竞争力的大好机会。因此攀钢钛业有限责任公司将采取多种手段快速扩大钛白产业规模,在十一五期间使硫酸法钛白的年产量达到35万吨,氯化法钛白的年产量达到9万吨。同时还将有针对性地进行钛白应用性能研究开发,根据市场需求,开发专用型钛白,如纳米钛白、化纤钛白等等。四是开发海绵钛及钛材产品。海绵钛和钛材产品具有极高的经济附加值,目前海绵钛的价格已达到12万元一吨,钛材价格每吨已超过20万元。钛材主要用于航天航空业、军事工业及高档消费品等领域,预计在未来的几年内我国钛材市场的需求量每年将达2万吨,将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钛材消费国。攀钢积极开发海绵钛和钛材,不仅可以延展钛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还可以大大提升攀钢在国际和国内钛产业的地位。到十一五期末,力争使海绵钛的年产量达到1.5万吨,钛材的年产量达到1万吨。 宏伟的蓝图已经绘就,发展的目标已经确定。攀钢钛业有限责任公司全体职工决心“不辱使命、万众一心、只争朝夕、做大钛业”,努力实现钛产业年总销售收入150亿元左右,利润约40亿元的十一五发展目标。届时,钛产业将真正成为攀钢的支柱产业,攀钢钛业有限责任公司将成为“中国一流、世界知名”的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