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张穗娟 “当一名技术工人,就不能因循守旧,必须敢于创新、持续创新。”这是攀钢矿业公司选矿厂机动车间架工班班长强子玖常说的一句话。其实,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这个只有初中文化的班长,之所以比别人成长快、成功率高,很大程度上就是取决于他思维的创新性和学习再学习。 攀钢矿业公司选矿厂机动车间架工班现有职工11名,负责着破碎、磁选的大中修任务。强子玖是1997年任架工班班长的。近五年来,为了满足高炉冶炼的需求,选矿厂不断进行技术革新,新老设备交替使用,难免有不兼容的地方,架工在大、中修遇到“疑难杂症”是常有的事。作为一个班长,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强子玖把主攻目标直对“疑难杂症”。他常常为了一个技术问题,在设备前琢磨几个小时,直到想出好的创意和点子。2005年4月,选矿厂阶磨阶选改造,在搭建平台和4台高频细筛吊装作业时,由于改造场地十分狭窄,选矿厂最大的25吨吊车无法到达有利的位置,只能在距现场近10米处的围墙外作业。搭建平台的9根立柱,每根立柱长达17米,近5吨重,而每台高频细筛更是重达10多吨。面对这些庞然大物,到不了理想位置的25吨吊车,显得“力不从心”。怎么办? 强子玖挺身而出,他在现场不停地查看地形,在设备前琢磨,经过4个小时的思考和研究,最后他大胆提出用现有25吨吊车在外围高出起吊,再用3吨卷扬在现场合力实施吊装。这办法看起来并不复杂,但在特殊的地势条件下,这一打破常规的举措显得弥足珍贵,吊装作业的难题迎刃而解。 2006年10月,2#粗破大修,粗破机由于长时间受矿石挤砸,使得机体与上下环口没有间隙;人进不去,机也出不来,按常规采用75吨吊车根本不起作用。怎么办?经过两个小时的思考,强子玖大胆创新,先用1台320吨油压千斤顶顶下角,在顶到约320吨时,再用75吨吊车同时受力。经过4个小时的努力,2#破碎机的上下环吊起来了。这一创新吊车方法既节约了时间,又保证了吊车不超负荷,而且安全可靠。 磁选球磨机的大瓦经阶磨介选改造后一遇断油就淹瓦,给生产和检修带来困扰,强子玖发誓一定要攻克,经过反复的思考和论证,今年3月,被强子玖攻克了,原来“凶手”就是垫轴脖子座子。以前溢流槽增大,垫轴脖子座子的上方是350毫米。下方是400毫米加之垫轴子用的材料是道木,长时间的挤压,垫轴子容易变形,就容易断油淹瓦。他将座子进行了创新改造,即上方为150毫米,下方仍为400毫米,并把道木变成了钢板。这一创新改造,不仅彻底消除了隐患,还降低了摩擦能耗,同时还增加了稳定性,节约资金7万元。 审视自己走过的路,强子玖这样说:“能够用自己的创新思维为企业创造效益,这是多么美妙的体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