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动态 资源 企业 财经 旅游 文化

产品

这方水土培育特色农业

2006-05-19 08:48 来源:攀枝花日报 作者:陈旭耀 阅读
 特色农业是指具有独特的资源条件、明显的区域特征、特殊的产品品质和特定的消费市场的农业产业。攀枝花市“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十一五”期间,全市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左右,农民人均收入达到6100元。

  五个原则——

  凸现优势和潜力

  有关专家指出,我市具有丰富的光、热、水、土等自然资源,物种资源多样,具有发展特色农业的优势和潜力。在发展特色农业中应遵循以下的原则:

  ──以市场为导向原则。适应市场多样化、优质化的消费需求,立足国内市场,积极开拓国际市场,重点发展商品率高、市场需求强的特色农产品。

  ──突出发展重点原则。要以优势资源为依托,综合考虑产业基础、区位优势和市场条件等方面因素,优先发展优势比较突出的产品。

  ──适度规模生产原则。要考虑特色农业生产条件的独特性和消费需求的特点,坚持在适宜区域进行生产,做到规模适度,确保产品特性。

  ──按产业化进行开发原则。要着眼于特色农产品整个产业的建设,延伸产业链条,建立产业体系,构建产业群体,形成在国内、国际市场具有一定竞争力的特色农业产业带(区)。

  ──兼顾生态建设原则。要从遵守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要求出发,发展既能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资源,又具有显著经济效益的产品,调动农民进行生态建设的积极性。

  我市特色农业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就应该有新观念、新思路。就是要在市场经济理论的指导下,选准真正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产品,按照世界性的绿色消费潮流进行全方位的培育和扶持,最终形成独具特色的产业群体和优质品牌,使我市立体农业借助特色走向世界。“十一五”期间,我市将根据各地不同的自然条件和农业特色,因地制宜,对产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和优化升级,逐步形成特色水果、早市蔬菜、优质烤烟、畜牧水产业等各具特色的农业商品基地。

  特色水果——

  体现“特中特”和“优中优”

  我市海拔1600米下的干热河谷地区,是国内光热条件最充裕,生物、水、土壤等资源组合最理想的芒果生产区域。上世纪九十年代引进的爱文、海顿、吉禄、金白花、台农1号等世界最前沿优良品种已广泛推广,并将逐步淘汰过去的白象牙、乳芒等品种。目前芒果基地主要集中在仁和、盐边、米易、西区等县(区),已形成一条优势芒果产业带,并有大祥等开发公司(企业)作为龙头,带动了生产、加工和销售的产业化发展。以仁和为中心的青皮软籽石榴品质优良,深受国内及东南亚国家的广大消费者喜爱。目前在产业带布局和龙头企业发展上已有相当基础。早熟枇杷是近年来我市大力推广的一个优势项目,其产品上市期早,又正值元旦、圣诞、春节佳期,市场需求旺盛,是今后出口创汇的极具竞争力的特色农产品。其特性是福建和本省龙泉、仁寿产品无法达到的。依托现有加工厂家,发展中高档酿酒葡萄和早熟脐橙,也是我市特色水果的次佳选择。上述产品除了品质特优外,其市场定位和竞争的特殊性是其它产区无法攀附的,真正体现了“特中特”、“优中优”。

  目标:“十一五”期末,特色水果面积达到30万亩、产量15万亩,建成优质特色水果基地。

  措施:充分发挥光热优势,建设各具特色的芒果、枇杷、石榴、脐橙、酿酒葡萄等水果基地和板栗、核桃等干果基地。加大水果的保鲜、储运、加工和销售力度,延长产业链。

  早市蔬菜:建成稳定的“南菜北调”基地

  我市安宁河谷及平坝区气候独特,是四川省的“天然温室”和反季节蔬菜生产的最佳适宜区。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早市蔬菜不仅带动了当地农民的商品农业生产,而且带动了农业结构调整,使我市农业实现了第一次“飞跃”。目前,虽然由于北方大棚蔬菜兴起等因素,反季节蔬菜市场销售范围有所缩小,但是,如通过实施标准化生产、推进无公害和绿色食品生产进程,加强生产管理和综合配套技术推广,大力引进和推广名、特、优品种等措施,完全可以重振早市蔬菜雄风,占领省内成、绵等大中城市市场,并夺回“三北”市场,巩固扩大东欧市场份额。

  目标:“十一五”期末,早市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产量45万吨,建成稳定的“南菜北调”基地。

  措施:加快优良品种的研发、引进、推广先进的栽培、保鲜、储运及加工技术,发展精细菜、特色菜,扩大鲜食豌胡豆、鲜食玉米等菜用粮种植面积。全面推广无公害生产技术,加快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

  优质烤烟:打造中国的“津巴布韦”

  烤烟是我市发展特色农业的一大“拳头”产品。主要集中在海拔1400米—2000米的中山区以上范围内,其充足的日照、高海拔等特点,使我市生产的烟叶具有品质高、外观好等优势,是全省发展优质烤烟生产的最适宜地区之一。烤烟产量从2001年400担发展到今年的20.4万担,烟农收入超亿元。现在,我市抓住国家“北烟南移”机遇生产的“金攀西”牌优质烤烟,其外观品质、内在质量及使用性质均可与巴西、津巴布韦等国际著名烤烟相媲美。种植面积扩展迅速,生产技术、经营管理水平较高,现已成为上海、武汉、长沙等几家大型烟业集团的优质原材料生产基地。目前,全市已建立优质烟叶生产示范基地3.5万亩,其中米易县1.5万亩、盐边县1.5万亩、仁和区0.5万亩。

  目标:“十一五”期间,优质烤烟种植面积达到23万亩,产量60万担,打造中国的“津巴布韦”。

  措施:加强烟水、烟路配套、人工防雹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优质烟叶生产适用技术的研究和推广。

  畜牧水产:川内争得一席之地

  我市高山地区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58%,半山地区有发展畜牧业的优良草场。近年来,我市以天保工程、退耕还林(草)工程和生态建设工程实施为契机,大力发展种草养畜,积极引进西门达尔牛、南江黄羊、波尔山羊等优良品种,同时利用人工授精技术进行杂交改良本地黄羊、黑山羊,种草养畜快速发展,牛、羊出栏均以20%的速度增长。我市有丰富的地表水资源,为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大规模发展高效生态型水产养殖业提供了优势条件。目前,我市水产养殖渐成规模,盐边县二滩库区建成了全省无公害水产品基地,成为规模最大、鱼类品种最多的省级水产品基地县。品种主要有:银鱼、淡水虾、美国江团、俄国鲟鱼、鲳鱼、草鱼、鲤鱼、鲫鱼、鲢鱼等,年产量8000吨。

  目标:“十一五”期末,畜牧水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0%以上,成为四川的主要畜牧水产基地之一。

  措施:加大品种改良力度,加快良种繁育场建设,改变传统的养殖方式,实行规模化、基地化、标准化养殖,加快以草食牲畜为主的畜牧业发展。以二滩库区水面养殖为重点,加快水产良种场站、专业批发市场和和渔码头等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名特优水产养殖。

  此外,我市的生物产业、优质茶、名贵花卉、蚕桑产业和地方土特产,也可作为特色农业产品因地制宜加以发展。安宁河谷地区的甘蔗产品,可充分利用当地光热土地资源和现有加工潜力,保留我市有相当优势的制糖工业基地,来应对食糖市场供给风险也是十分必要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