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仁和区同德镇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助农增收。 同德镇位于仁和区西北部,辖7个村、一个居委会和38个村民小组。幅员面积92.3平方公里,人口达13965人,该乡党委、政府按照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把发展生产的着力点放在项目的选择和优化上,为全镇农民确定了“500亩莲藕”“2000亩山药”“3000亩成片桑”和“5000亩豌豆尖四个支柱产业。 经过多年发展,同德镇农民已将莲藕的品种选定为鳄莲四号、罗汉藕等四个品种,水源较好的马拉索村已发展莲藕200多亩。当地农民介绍:“一亩田可产莲藕1000公斤,每公斤鲜藕价格可达4元,亩产值可达到4000元。”良好的市场前景,增添了农民栽植莲藕的信心。同德镇正在想方设法解决水源问题,逐年扩大莲藕的种植面积,力争超过500亩。 山药,在同德镇有着多年发展的历史,主要集中在共和村湾村村民小组。在不断扩大种植规模的基础上,该镇实行品牌战略,加大科技投入,实行标准化栽培。目前,同德镇已建成山药基地500多亩,长势喜人,为建成2000亩山药基地打下了基础。 蚕桑,是同德镇较强的农业支柱产业。目前,养蚕大户达到1270户,投产桑树突破100万株,已成为仁和区蚕桑生产较大的乡镇之一。今年,同德镇蚕桑生产好于往年。仅春茧产量就达到21吨,产值超过41万元。同德镇抓住蚕桑产业不放松,注重科技投入,强化田间管理,严格按照产业标准进行生产,茧的质量不断提高,每公斤优质茧可卖24元,为蚕农带来了可观的收益,出现了“一张蚕,一千元的”可喜局面。全年,同德镇养蚕可达3000张,产值最低也可达到220万元。 豌豆尖,是农家寻常小菜。但是,它却与市场相连,铺就了双河村傈僳族同胞摆脱贫困、走向富裕的绿色通道。双河村属于高山村,有人口1400多人,由于自然条件差等多方面的原因,群众生产生活仍很落后。从前年起,该村农民开始规模化种植豌豆尖,在市场上站住了脚跟、树立起品牌形象,取得了良好经济效益。双河豌豆尖正逐渐变成傈僳族致富的支撑产业。目前双河村已成片种植豌豆尖1300亩。去年,双河豌豆尖还远销北京,成为人们餐桌上的绿色食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