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三区两县的44个乡镇,386个行政村中16—55岁的农村劳动力达240095人,其中男性129179人,女性110916人。“十一五”期间,我市将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根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及统筹协调城乡发展的总体部署,以扩大农民工就业,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为目标,全面启动城乡统筹就业,加大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建设,升级完善农村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系统,大力推进农民工就业工作。
今年是“十一五”的开局之年,就业工作的主要对象从以城镇失业人员为主转变为以城镇失业人员和农村劳动力并重,把农民工的就业问题摆上了重要的议事日程。市劳动和就业部门在开展全市农村劳动力资源调查的基础上,对全市农村劳动力资源及劳动力转移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掌握,初步建立起了城乡劳动力一体化管理的就业制度和就业政策,将打破城乡劳动就业户籍界限,取消城乡劳动力在就业方面的差别,实行公平、公正、公开的就业服务,全面形成市场导向、城乡一体、公平竞争的就业机制;将建立和完善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政策框架,促进农村劳动力通过离土离乡、离土不离乡和从事家庭来料加工等多种形式得到比较充分的就业,不断优化我市就业结构;将实行统一的劳动用人管理制度,对在城乡各企业的劳动者,依法签订劳动合同,依法实行用工备案记录,完善劳动保障监察机制,把城乡各类企业纳入劳动保障监察范围,并建立有效的企业工资支付监控制度,确实维护好城乡各类劳动者的劳动权益;在现有劳动力市场的基础上,将在农村劳动力较为集中的重点乡镇建立一批专门的劳动力市场,把整个就业服务信息网络系统延伸到街办、乡镇和村社,使城乡的就业信息共享、资源共用,在全市建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 据调查,我市农村劳动力普遍存在整体文化素质较低、就业观念相对滞后、劳动技能偏低等情况。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已是制约其就业的重要因素,加大对农村就业人员的培训尤其紧迫和重要。“十一五”期间,我市将整合各类职业技术教育培训资源,发挥职业培训在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中的重要作用,积极调动社会各方面参与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积极性,鼓励各类教育培训机构、用人单位开展对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不断扩大培训规模,按照不同行业、不同工种对从业人员基本技能的要求,安排培训内容,实行定向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适用性,提升农村劳动力的劳动技能和就业能力。对农村进城登记求职的农村劳动者,将提供职业培训补贴,鼓励广大农村劳动者积极参加就业培训。各类职业介绍机构对进城登记求职的农村劳动者提供免费职业介绍服务的,可申请职业介绍补贴。“十一五”期间,我市将积极探索建立农民进城就业援助制度,实施就业扶贫,重点做好失地无业农民的就业和失业保险工作。积极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和合作医疗保险制度,解决好失地农民参加失业保险的问题。坚持“同等条件,本地优先”的就业指导原则,鼓励企业优先使用本市农民工。 |